柳林下山峁兼并整合初步设计内容摘要:
,角闪片岩,角闪变粒岩及千枚岩组成 青杨树湾组 Pt1g 2601002 下部为变质砾岩,含砾石及石英及石英岩等变质粗粒碎屑岩,中部为淡红色条带状石英岩状角闪变粒岩,上部为灰黑色条纹,条带状钙质黑云母千枚岩,夹钙质石英岩及 13 层变基性火山岩。 太 古 界 吕梁超群 Ar311 483513035 以变质酸性,基性火山岩为主,中部夹有泥质为主的变质沉积岩(适应岩,千枚岩,大理岩),顶部为巨厚层状的大理岩。 界河口群 Ar2jh 250012410 以云母片岩,云母变粒为主,夹各种大理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经受混合化作用较强烈。 二、矿井地质 (一 )地层 本井田大部分被黄土覆盖,基岩零星出露。 井田内发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上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的地层。 依据精查区资料,并结 合本次实测资料,现将井田内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O2f) 奥陶系中统为灰色、深灰色石灰岩、灰白色、黄灰色泥质灰岩、灰色中厚层花斑状灰岩、白云岩等组成,石灰岩质纯、性脆,本组厚度 100m 左右。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4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岩性为一套铁铝岩、铝土质泥岩、粘土岩、灰黑色石灰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 ~ ,平均为。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 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灰色 石灰岩及煤层。 其中赋存有 7 下 、 9号 5层煤,其中 9 号为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本组地层厚度 ~ ,平均为 左右,底部以 K1中砂岩为界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本组地层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陆相为主含煤沉积地层。 岩性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组成。 该组总共发育有 5 号五层煤,其中 4 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本组厚度约 ~,平均 ,底部 以 K3砂岩为界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P1x) 岩性由一套灰 灰绿色陆相碎屑岩组成,偶尔含有不稳定的 1~ 2 层薄煤层,本组地层厚度 ~ ,平均 ,底部以 K4砂岩为界,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 本组岩性为黄绿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含少量砂岩,该组地层最大残留厚度为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上第三系上新统 (N2) 岩性为暗红色、棕红色亚粘土,夹有半胶结状砾石层, ~ ,平均 ,底部以半胶结状砾石层为界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 (Q2+3) 岩性为土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垂直节理发育,该统广泛分布于山梁及山坡上,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5 ~ ,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全新统( Q4) 分布于井田东北边界处的较大沟谷内,为河流冲积的砂、砾石层。 厚度一般在010m。 (二 )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现叙述如下: 太原组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砂质泥 岩、中粗粒砂岩、灰色石灰岩及煤层,从沉积特征看,太原组含煤地层形成于海进过程中,聚煤作用形成于滨海平原上,海侵之初将潜水面抬升,致使滨海平原沼泽化,大面积沼泽分布,堆积了泥炭层,海侵的发生为泥炭层埋藏保存创造了条件。 该组中共发育有五层灰岩,为地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共发育有 7下 、 9 号 5 层煤,其中 9号为全区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山西组地层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陆相含煤沉积地层,其含煤地层形成于海退过程中,聚煤作用发生于海退造成的三角洲平原环境中,该组总共发育有 5号 5层煤,其中 4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其余在本区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该组其它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等组成。 (三 )井田构造 本井田总体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的单斜构造,倾角 2176。 ~ 9176。 本井田内未发现断层及陷落柱。 今后生产中应注意隐伏断层和陷落柱,以防透水事故的发生。 (四 )岩浆岩 井田内未发现有岩浆岩侵入现象。 综上所述,本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 三、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6 (一 )煤层 含煤性 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其中山西组平均厚 ,共含煤 5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4 5号煤层,其中 4 号煤层为稳定全区可采,其余煤层均发育不稳定、为不可采或零星可采煤层。 含煤总厚为 ,含煤系数 %,可采煤层总厚度 ,可采煤层含煤系数 %。 太原组平均厚度 ,共含煤 5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7 下 、 9号煤层,其中, 9 号煤层稳定全区可采,其余煤层发育不稳定或极不稳定,为不可采煤层。 太原组含煤总厚 ,含煤系数 %。 可采煤层总厚 ,可采煤层含煤系数%。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7 可采煤层 (1)4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下部,下距 8 号煤层平均距离。 煤层厚度 m,平均,仅井田北边界外的 103 号钻孔含 厚的夹矸,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发育稳定,属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中粒砂岩,局部为细粒砂岩,底板大都为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局部为粗粒砂岩、细粒砂岩。 根据井下巷道揭露,井田东北部出现长条形冲涮带。 (2)8号煤层 赋存于太原组中下部 L1 石灰岩之下,上距 4 号煤层平均距离 m。 煤层厚度,平均 ,煤层含 01层 夹矸,结构简单。 煤层发育稳定,属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为灰岩,底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粉砂岩。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8 (3)9号煤层 赋存太原组下部,上距 8号煤层平均 ,煤层厚度 ,平均 ,含 03层夹矸,井田内 5个钻孔仅 2个含 12 层夹矸,夹矸厚度为 ,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总体上井田内煤层结构简单 到复杂 , 煤层发育稳定,属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 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底板为细粒砂岩、泥岩。 可采煤层特征 详见下表 122。 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 122 煤层号 煤层厚度 最小 最大 平均 (m) 煤层间距 最小 最大 平均 (m) 结构 (夹矸数 ) 可采性 稳定性 顶底岩性 顶板 底板 4 简单 (01) 全区可采 稳定 泥岩 砂质泥岩 中粒砂岩 砂质泥岩 泥岩 粉砂岩 8 简单 (0) 全区可采 稳定 石灰岩 泥岩 砂质泥岩 9 简单 ( 03) 全区可采 稳定 泥岩 砂质泥岩 炭质泥岩 细粒砂岩 泥岩 煤层对比 煤层对比方法主为标志层对比法,辅之以煤层特征、层间距、沉积旋回特征等对比法,相互印证,煤层对比可靠。 (1)标志层对比法 煤系地层的标志层主要有山西组底部的 K3砂岩、太原组的 L L L2灰岩等。 井田内 K3砂岩发育较稳定,厚度平均 ,可作为 4 号煤层对比标志层。 L5灰岩位于 K3砂岩之下,是太原组最上层灰 岩,井田内发育稳定,平均厚度 ,是 6 号煤层顶板,可作为 6 号煤层对比标志层。 L1灰岩位于太原组下部,发育稳定,平均 ,是 8 号煤层直接顶板,是 8号煤层对比的标志层。 (2)煤层特征对比法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9 井田内 9号煤层发育稳定,结构简单,全区可采,平均厚度分为 、 、其自身特征可作为判定标志。 (3)层间距对比法 各煤层之间距离相对较稳定, 8 号煤层平均距离为 , 9 号煤层平均距离。 总之,以标志层对比法为主,辅之以煤层自身特征、层间距及沉积旋回等特 征,相互参照印证,各煤层对比结果可靠。 (二 )煤质 物理性质 本次未进行煤岩鉴定,现根据 《河东煤田三交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对煤的物理特性叙述如下: 井田内各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相近,外观均呈黑色,条痕为黑褐色,光泽以玻璃光泽为主,少量为弱玻璃光泽,摩氏硬度为 23,即松软 半坚硬,性脆,断口为参差和阶梯状。 ( 1)宏观煤岩特征 各可采煤层宏观煤岩特征相近,煤岩组分多以亮煤为主,其次暗煤和镜煤。 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半暗型次之,光亮型少量。 ( 2)显微煤岩特征 各可采煤层显微煤岩组分基本相似,均以有机组分为 主(占 80%以上),无机组分次之。 有机组分主要为镜质组(含半镜质组),占 %,丝质组占 %;无机组分以粘土为主,占 %,硫化镁类次之,占 %。 镜质组以均质镜质体为主,基质镜质体次之,少量其它镜质体。 丝质组以氧化丝质体为主,火焚丝质体偶见。 粘土类以充填胞腔或呈集合体为主,少量呈团块状或分散状分布。 黄铁矿以草莓为主,星散状及团块状次之。 显微煤岩类型以丝质亮暗煤亚型为主,丝质暗亮煤亚型次之,少量丝质暗煤。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 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 (1)化学性质 1)4 号 煤层 水分( M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灰分( 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挥发分( Vdaf):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全硫( St,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发热量 (Qgr,d):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粘结指数( ):浮煤 ~ ,平均值。 胶质层最大厚度( Y): ~ ,平均。 ( X): ~ ,平均。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 GB57511986)和《煤炭质量分级 第 1 部分:灰分》( GB/) 、《煤炭质量分级 第 2部分:硫分》( GB/) 及《煤炭质量分级 第 3 部分:发热量》( GB/) 标准,按照炼焦用煤浮煤标准,4号煤层为特低灰~高灰、低硫分~中硫分、低热值~特高热值之 1/3 焦煤 焦煤。 2)8 号煤层 水分( M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灰分( 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1 挥发分( Vdaf):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全硫( St,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发热量 (Qgr,d):原煤 ~ ,平均 ,浮煤 ~,平均。 粘结指数( ):浮煤 ~ ,平均值。 胶质层最大厚度( Y): ,平均。 ( X): ,平均。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 GB57511986)和《煤炭质量分级 第 1 部分:灰分》( GB/) 、《煤炭质量分级 第 2部分:硫分》( GB/) 及《煤炭。柳林下山峁兼并整合初步设计
相关推荐
区的部分 设施 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和其他景区和民族村寨基础设施仍然得不到建设和完善,特别是旅游交通 滞后 ,游客 到 达景区和民族村寨较难,这 使 榕江县实现旅游大发展的目标存在很大 困难。 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榕江县 虽 被列为全国十佳旅游精品线路,但县内 许多景点尚未开发 ,未能纳入省内外旅行社的重点线路乃至常规旅游线路进行销售和推广。 旅游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虽大,但没有形成合力。
.......................................................... 80 V 设备的选型 ...................................................................................................... 80 供电线路事故及防治措施 ...........
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 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 及李林甫 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卑薄矣。 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齐浣练习时务,姚、宋每坐二人以质所疑,既而叹曰:“欲知古,问高君,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阙政矣。 ” 姚崇和宋相继为相,姚崇擅长随机应变以圆满地完成任务
管理达到北京市文明安全工地标准目标。 项目部班子主要成员及各主要组室的职责执行我单位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 1)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组成,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安全、质量、进度和创优及文明施工等管理。 品茗软件 轻松工作 ( 2)技术组:负责编制工程实施性施 工组织设计,对特殊过程编制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工序编制施工方案,对分项工程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培训
16 机组主厂房周围环境及倒塌示意图 宜兴市某大桥老桥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16 一、编制依据 《大桥重建合同》 《大桥重建工程施工图纸》 《总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相关要求 我单位在过去施工中积累的经验 二、工程概况 工程背景 老 XX 大桥位于宜兴市 XX 镇东郊、 XX 村、 XX 村地段,属于新老城区结合之处。 老桥 1992 年建成通车,桥型为普通钢筋 混凝土及预应力简支梁桥,桥墩为桩柱式桥墩
..... 1 管理机构 ......................................................................................................... 1 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