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内容摘要:

排、学员须知、教师联系电话等内容,以便 学员全面了解教学安排及教学组织的全过程,及时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以解决学习及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4 .重视 教学过程, 保证教学 质量 ( 1) 苦练扎实基本功,认真上好每节课。 学校制定 备课,上课的统一规范和标准。 要求 备课做到“六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备辅导;上课做到“五用”,即:用普通话,用规范字,用电教手段,用练习,用恰当教法。 要求教师 “五个一” 规则, 即“ 有一手好字、一口好普通话、一份好教案、一堂好课、一项专业技术 ”。 各教研组在学期末开展评比活动,对优秀者加以表扬鼓励。 我校 制订 严格的听课制度,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听课不少于 15节,新教师听课不少于 20节,教研组长和教务处定期对每位教师的听课情况进行检查。 教研组和教务处在平时听课和教研示范课后,都要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说课,由授课教师和组内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给出等级分数,提出改进意见。 4 ( 2)深入 教学 研究 ,不断取得教学新成绩 全面开展 “如何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及时捕捉教育教学新动态,不断 在教育教学 研究 上做出新成绩。 几年来,我校 教师的教 科研水平 在探索中不断进步,每 学年都有较高质量的论文获奖。 2020— 2020 学 年度,有 8 人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 2020— 2020 学 年度,有 10 人获得县级一 、 二 、 三等奖, 2020— 2020 学 年度,有 12 人获得一 、 二 、三等奖。 为突出校园文化教育作用,我校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设立板报、橱窗、阅报栏,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身边 的榜样,板报成了学生、学员自我教育的讲坛, 悬挂于教 室正中的校训、国旗,楼道内、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名人画像、名人格言、 警示牌,均已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发上进的无形动力。 三. 面向“三农”,做好农民培 训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面对农民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新形势, 延庆县农广校在 市农广校的正确领导下,在 县 教委、 农委、科委 的大力支持下,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就业为目的,积极主动与各职能局、各 乡镇及用工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农民大、中专学历教育和各种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三年来共举办了各种农村劳动力培训 738 期 31365 人。 其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94 期 11205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44 期 20200 人, 与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 农村基层干部大专学历教育 43人, 农民中专学历教育 617人。 (一)多方联合,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020 年, 我校作为北京市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之一,认真贯彻执行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科教发【 2020】 004 号《关于做好 2020 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实施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圆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272 人,转移就业 2203 人。 在此基础上, 0 07 年,我校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10287 5 人 ,就业 3893 人。 多渠道、多 种形式开展引导性培训 随着城乡统筹经济的发展 和和谐 社会的建立,作为培训内容多、涉及 面广的公益性引导性培训,是各种农民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 , 在组织 培训过程中, 我们 始终坚持 “ 三个结合 ” ( 即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技术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 )的原则, 采取面授、远程教育、广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 ,开展了政策法规、务工须知等多方面的知识 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