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内容摘要:

制剂 ① 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 ~ ⅠU ,或 1,25( OH) 2D3(罗钙全) ~ 2μg , 2~ 4 周后改为预防量。 ② 突击疗法:肌注维生素 D320~ 30万 ⅠU , 1 个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口服。 ( 3)钙剂 加强体格锻炼,严重骨骼畸形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治。 附 1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 D 缺乏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多见于 6 月以下小 i 婴幼儿。 (一)临床表现: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无热惊 厥最常见。 隐性症状 1. 面神经征 2. 腓反射 3. 陶瑟征。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清钙低于 ~ ( 7~ ) ,或离子钙低于 mmol/L( 4mg/dl)。 : ① 低血糖症:血糖低于。 ② 低镁血症:血镁低于 ( )。 ③ 婴儿痉挛症:突然发作,头及躯干前屈,手握拳,下肢弯曲至腹部,伴点头抽搐和意识障碍,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脑电图有高幅异常节律,多伴智力障碍;④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血磷高 mmol/L( 10mg/dl),血钙低<( 7mg/dl),颅骨 Ⅹ 线可见基底节钙化灶。 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急性喉炎 (三)治疗 :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对喉痉挛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D 治疗 第一节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的定义 新生儿是指脐带结扎到生后 28天内的 :指胎龄 ≥37 周至< 42周( 259~ 293天)的新生 儿。 :指胎龄< 37周( 259天)的新生儿 :指胎龄 ≥42 周( 294天)的新生儿。 (二)足月产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 : ( 1)呼吸系统:肺液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 Ⅱ型肺泡上皮产生,妊娠 28周出现羊水内, 35周迅速增加。 足月儿生后第 1小时内呼吸 60~ 80次 /分, 1 小时后降至 40~ 50次 /分。 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可有呼吸暂停(呼吸停止在 20秒钟以上,伴心率慢< 100次 /分,并出现青紫); 5,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 2)循环系统:足月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为 90~ 160次 /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 70/50mmHg。 ( 3)消化系统:新生儿易有溢奶。 早产儿在缺氧缺血、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生后 24小时内排出胎便, 3~ 4 天排完。 新生儿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力低,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 4)泌尿系统:早产儿肾小管排酸能力有一定限制,用普通牛奶喂养时,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改用人乳或婴儿配方乳,可使症状改善。 ( 5)血液系统:新生儿脐血平均血红蛋白值 为 170g/L。 足月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为( 15~ 20) 109/ L, 3~ 10天降为( 10~ 12) 109/ L,早产儿较低为( 6~ 8) 109/ L;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4~ 6 天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 6)神经系统:新生儿脊髓末端约在第三四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四五腰椎间隙进针。 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 早产儿胎龄越小,以上反射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整。 在新生儿期,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阳性反应,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则不稳定 ,偶可出现踝阵挛。 ( 7)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早产儿尤甚;产热依靠棕色脂肪,早产儿棕色脂肪少,常出现低体温。 ( 8)能量和体液代谢:新生儿基础热能消耗为( 50kcal/kg),每日共需热量为 100~ 120kcal/g。 足月儿每日钠需要量 1~ 2mm ol/kg, 32周早产儿约需 3~ 4mm ol/kg;新生儿生后 10天内不需要补充钾,以后每日需钾量 1~ 2mm ol/kg。 早产儿常有低钙血症。 ( 9)免疫系统: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 , IgG能通过胎盘,但早产儿体内含量低。 IgA、 IgM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性 IgA缺乏,使新生儿易患感染性疾病。 ( 10)常见的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① 生理性黄疸: ② 乳腺肿大。 (三)新生儿护理 :出生体重 ,适中温度为 35℃ ~ 33℃ ; 早产儿为 33℃ ~ 32℃。 :正常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喂母乳,按需哺乳。 在无法由母亲喂养情况下可首先试喂 10%葡萄糖水 10ml/kg,或给配方乳,每 3 小时 1 次。 早产儿可试喂 10%葡萄糖液 2ml/kg,以后给奶量 2~ 5ml,如能耐受,每次增加 1~ 2ml,直到每日需要热量。 体重 1500g者哺乳间隔时间为 1~ 2 小时, 1500g则 2~ 3 小时一次。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喂养,仍有困难者可用静脉高营养液。 新生儿生后应立即肌注维生素K 1。 :出现青紫间断供氧,呼吸暂停早产儿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呼吸、放置水囊床垫等法,无效时可使用药物治疗,常用氨茶碱或枸橼酸咖啡因。 严重呼吸暂停时需用面罩或呼吸机正压通气。 :脐带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脱落后如有粘液或少量渗血,可用碘氟涂抹,如有肉芽组织 可用硝酸银烧灼局部。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 第六节 新生儿窒息 是指生后 1 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子那个酸中毒。 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病因:孕妇疾病:孕妇缺氧、胎盘功能障碍;胎盘异常;脐带异常;胎儿因素;分娩因素。 (二)临床表现 (宫内窒息):早期胎动增多心率快;晚期胎动减少,心率慢,羊水黄绿。 :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及对刺激反应等五项指标评分, 7 分以上是正常, 4~ 7 分为轻度窒息, 0~ 3 分为重度窒息。 ( 1)心血管系统:轻症时有心脏传导及心肌损害;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衰。 ( 2)呼吸系统: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和持续肺动脉高压。 ( 3)肾脏损害:较多见,出现尿少、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等。 ( 4)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 ( 5)代谢方面:常见低血糖、低钠及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 6)胃肠道:可发生应激性溃疡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黄疸加重。 (三)治疗 6 (重点): A: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 airway) 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breathing) 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排出量;( circulation) D:药物治疗;( drugs) E:评估和环境( 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 以前三项最重要,其中 A 是根本,通气是关键。 序 ( 1)最初复苏步骤:保暖;摆好体位;立即吸净口、咽及鼻部粘液。 触觉刺激。 ( 2)通气步骤:观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