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楼沉降观测方案内容摘要: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大于 米 )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 (基础局边 )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 ),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高,施测时用 DSZ2 精密水准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 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 (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 +15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一年内,每月观测一次。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 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 q=│△ Cm△ Cn│ /Lmn,△ Cm,△ Cn 分别为 m, n 点的总沉降量, Lmn 为 m, n 点的距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