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电大【工程地质学】考试试题库小抄参考内容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的步骤及研究内容。 试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展望。 试述岩土体稳定性分析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思路及内容。 论述题 1.( 1)收集已有资料( 2)现场工程地质勘察( 3)原位测试( 4)室内实验 ( 5)计算模拟研究( 6)工程地质制图成果( 7)工程地质报告。 ( 1)可能破坏岩土体的几何边界条件分析 ( 2)受力条件分析 ( 3)确定计算参数 ( 4)计算稳定性系数 ( 5)确定安全系数进行稳定性评价 八 一、 名词解释 : ( 56’) 1.地面塌陷:是地面垂直变形破坏的另一种形式。 它的出现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其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范围内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 2.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引用) 3. 崩塌: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或运动称为崩塌。 4. 卓越周期: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 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 振 5.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6. 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二、判断题 ( 82’=16) 1.把一类以突然错动并产生地震的活动断层称为蠕滑断层。 2.地震震动破坏静力分析法是考虑由地面振动的最大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 3.地震震动时间越长、饱和砂层越厚埋深越浅,越易产生震动液化。 4.边坡破高越大、坡度越小,越容易在坡顶面及坡脚处产生应力集中区。 5.滑坡后部陡倾,前部缓倾滑坡,容易产生牵引式滑动。 6.深层岩溶是原来在地表附近形成的岩溶由于地壳下降运动而埋藏到地下深部的。 7.有可能产生渗透变形的土体,其细粒含量越高、土的粒度越均一,越容易产生流土。 8.两种不同溶液的水相混合后,溶蚀作用有所减小。 9.按以往震例来看,应变积累速率较高地区,透水性好的坚硬岩体库盆、库水深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水库地震。 专业好文档 10.斜坡变形 一般可以分为卸荷回弹,局部破裂、崩塌弯曲倾倒等形式。 23679 正确 四、问答题:( 316’=48) 1. 详述如何鉴别活断层。 (10 分 ) 2. 地震砂土液化的机理为何。 (10 分 ) 3. 什么是岩溶混合溶蚀效应 ? 对岩溶发育有何影响 ?(10分 ) 4.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 5 分) ,坡顶出现裂缝;坡脚出现鼓胀;坡下建筑物也出现开裂,应如何处置。 ( 15 分) 地质方面 : 最新沉积物的错断 : 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 : 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 断层陡坎和 地裂缝 地貌方面 : 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常表现为:一侧隆起区,一侧凹陷区 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 ( 1)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 ( 2)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 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 水文地质方面 :。 ,植被发育 . 历史资料方面 :、地面变形。 地形变监测资料 :、三角测量。 GPS。 达干涉测量 InSAR .。 地震时饱水砂土中形成的超孔隙水压力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和丧失。 ? 对岩溶发育有何影响 ? 两种分别已经饱和的溶液,不再具有溶蚀能力;但这两种溶液混合以后,可以重新具有溶蚀能力。 所以断裂带或节理裂隙汇合点岩溶特别发育 , 河谷侧向常能形成大型水平岩溶带 . : (1).地形条件。 地表崎岖,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是泥石流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地质因素 .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及数量多少取决于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包括地质 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及地震、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 它们以不同方式提供松散碎屑物,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 (3). 气候水文因素 气候水文因素与泥石流形成关系极为密切,既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松散碎屑物质,又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水体成分和水动力条件,而且还往往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 专业好文档 ,坡顶出现裂缝;坡脚出现鼓胀;坡下建筑物也出现开裂,应如何处置。 加强监测;组织搬迁;锚固;削坡减重;坡脚压重等。 九 一、 名词解释: ( 65’) 1.岩溶:是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 的总称。 亦称喀斯特。 2.渗透稳定性:是指在渗流水作用下,其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危及岩土体的稳定。 3. 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性有所增强,这种增强的溶蚀效应叫做混合溶蚀效应。 4. 滑坡:斜坡岩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依附滑动面(带)产生的向坡外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运动或现象。 5.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 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6. 地面塌陷:是地面垂直变形破坏的另一种形式。 它的出现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其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范围内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 二、简答题 : ( 410’=40) 1. 岩溶混合溶蚀效应。 两种分别已经饱和的溶液,不再具有溶蚀能力;但这两种溶液混合以后,可以重新具有溶蚀能力。 2. 何谓地震基本烈度与设防烈度,两者有何区别。 ( 1)地震基本烈度: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即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 2)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 的烈度。 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3. 地上悬河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地上悬河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 1) 河水中携带有大量的敏感土粒子 ()。 2) 河水中有敏感水流 (时间平均流速小于。 3) 河流具有足够广阔可能被泛滥的面积 4. 某县城后山斜坡上,坡顶出现裂缝和滚石掉块;坡下建筑物局部被砸坏,应如何处置。 加强监测;组织搬迁;锚固;削坡减重;坡脚压重等。 专业好文档 三 .论述题: ( 130’=30) 计划中的一条高速公路 , 将通过一个滑坡 体 , 试论述工程地质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 ,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 o 滑坡对公路安全有影响 , 应尽量避开。 o 斜坡的稳定性问题。 滑坡属于推动式 . o 施工时应避免开挖坡脚。 o 设置抗滑桩和挡土墙。 削坡减重。 设计排水系统 . 十 一、 名词解释: (5 6’) 1.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 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性有所增强,这种增强的溶蚀效应叫做混合溶蚀效应。 :岩石质量指标, RQD 值越大,说明岩石性质越好。 :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的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 方面。 :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二、填空题: (5 4 ’) 和 两种。 和 两种。 、数学力学分析法、 和 等。 专业好文档 ,主要有 、 和弯曲倾倒。 ,可分为 、 和混合式三种。 第 1 个空 粘滑型 第 2 个空 蠕滑型 第 3 个空 管涌 第 4 个空 流土 第 5 个空 工程地质类比法 第 6 个空 模型模拟试验法 第 7 个空 拉裂 第 8 个空 蠕滑 第 9 个空 牵引式 第 10 个空 推动式 三、选择题 (5 4 ’=20) ,一般来说,最易诱发地震的应力场类型是( B)。 A、潜在走滑型 B、潜在正断型 C、潜在逆断型 ( B)时,水库有可能不会发生岩溶渗漏。 A、排泄型 B、补给型 C、悬托型 ,震级只有一个,烈度( B)。 A、随震中距增大而增大 B、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 C、只有一个与震级相适应的烈度 ,采用削坡措施适用于( A)的斜坡。 A、滑面上陡下缓 B、滑面较陡 C、坡面较陡 专业好文档 ,( B )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A、蒙脱石 B、高陵石 C、伊利石 四、问答题: ( 58’=40) 1. 简述新构造运动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地壳运动的性质、幅度、速度和波及范围控制着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速度、空间分布及岩溶作用的变化趋势。 ① 上升期: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侧向岩溶不发育,规模小而少见,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 ② 平稳期:溶蚀作用充分进行,分带现象明显,侧向岩溶更有利,规模大,岩溶地貌较明显典型。 ③ 下降期:常形成覆盖型岩溶,岩溶作用受到抑止或停止。 ④ 间歇性上升:形成水平溶洞或层分布,各层溶洞间高差愈大,说明地壳相对 上升的幅度愈大,水平溶洞的规模愈大,则地壳相对稳定的时间逾长。 ⑤ 振荡升降:岩溶作用由弱到强,由强到弱反复进行,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水平溶洞规模不大,而成层性不明显。 ⑥ 间歇性下降:岩溶埋于地下,其规模不大,但具成层性,洞穴中有松散物充填。 滑坡识别的标志有: ① 地形地貌:形态要素,双沟同源,表面有若干个平台,后缘常有小型崩塌、阶地、表平面变位 …… ② 地质构造:前缘发育有小型褶曲和断裂,滑体与周围不动体在岩层产状、结构上的差异。 ③ 水文地质:滑体透水性、径流条件的 差异、滑体常有湿地或积水洼地,两侧及前常有泉出露。 ④ 植被:植被茂盛,马刀树,醉汉林。 ⑤ 滑动面鉴别:钻探、变形监测。 ① 岩性:软土 硬土,土体 岩体。 ② 松散沉积物厚度:厚度越大,震害越大。 ③ 土层结构:单层结构,多层结构,取决于软弱土层埋藏深度及厚度。 专业好文档 ( 1)土本身的性质: ① 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 ② 天然含水率:含水率越大,压缩性越大。 ③ 土的结构:扰动样 原状样。 ④ 土的应力历史: OCR 越大,压缩性越小。 ( 2)荷载性质:大小、速率、方式、类型等。 、地形地貌方面识别活断层的标志有那些。 ( 1)地质方面:地表最新沉积物的错断;活动层带物质结构松散;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 ( 2)地貌方面: ① 断崖:活动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 ② 水系:对于走滑断层( Ⅰ 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 Ⅱ 、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 );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 ( 3)水文地质方面:导水性和渗水性较强;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 4)历史资 料方面: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考古;地震记载。 ( 5)地形变监测方面:水准测量、三角测量。 ( 6)遥感图象:用于鉴别大区域范围内的活断层。 一、 名词解释: (5 4 ’) 1.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 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4.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 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 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5.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二、填空题: (5 4 ’) 1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 和。 专业好文档 2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 和 等。 3 .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