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初二上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晶体:冰、食盐、石墨、金属等。 非晶体:石蜡、松香、玻璃、沥青、塑料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会升华的物质: 冰、萘、碘、钨 水循环 : ① 温度高于 0℃时,水蒸汽液化成 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 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 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② 云:液化、凝华 雨:熔化 雹:凝固 霜和雪:凝华 雾和露:液化 ③ 导致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水资源受到污染和人类过量使用水。 第 五 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 m 表示。 质量不会因为物体的位置、形状 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 kg。 常用单位有吨 (t)、克 (g)、毫克 (mg)等。 换算关系是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太平测量质量。 常见的工具还有台秤、磅秤、电子秤等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 调节步骤 :( 1)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 2)将 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 使 指针 对准 分度盘的中央 的红线。 使用方法:(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大于天平的称量范围。 ( 2)称量时 左盘 放置被称量 物体 ,右盘 放置砝码 , 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 的方法,使天平平衡。 这时,右盘内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等于左盘内被称量物体的质量。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质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 ρ表示,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密度公式:  =m/v 单位是千克/米 3(kg/m3)。 常用单位有克/厘米 3(g/ cm3)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g/m3=1X103g/ cm3。 ( 1)同 种物质,在一种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 —— 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 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  一定时, m1/m2= V1/V2; (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 一定时, m1/m2=  1/ 2 ( 4)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 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 m 一定时, V1/V2=  2/ 1 物体的密度的测量 ( 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 :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②向量筒中注入适 量 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 V2; ④根据所测数据用  =m/v 求出固体的密度。 (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 ①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1; 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 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 m2 ,求出倒入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 ④根据所测数据用  =m/v 求出液体的密度。 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物质按导电能力的不同分为:导体、 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 、石墨、酸碱盐溶液 ;绝缘体是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 、塑料、纯水、空气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 、砷化镓 等材料。 物质按导热性能的不同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 良 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 、棉花 等 物质的硬度:硬度大的物体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1 新材料 ①、 纳米材料:是指纳米尺度的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 纳米陶瓷可在室温下任意弯曲;纳米碳管的强度是钢的一百倍;纳米磁性材料可高密度记录。 ② 、 半导体材料: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如电子表、电视机、火车等;晶体二极管有单向导电性。 ③ 、 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导体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用来输电可大大节省能源和材料。 ④ 、隐性材料:隐性材料能将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却很少 ,雷达检测不到。 第六章:力和机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 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单位:牛顿( N)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存在力的作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 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一些物体的作用力:托一本物理课本: 1 名中学生重力: 500N 托两个鸡蛋: 1N 开易拉罐: 20N 2.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受到的拉 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 1)测量前指针对准零刻线,若有偏差,必须校正,这一步骤叫校零 (2)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侧量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 (3)测量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3.物理学中,把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施力物体:地球。 地球上的每个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常用重垂线来检验一条线是否竖直或一个面是否水平。 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g 的单位是牛 / 千克,用符号表示为 N / kg。 于是,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表示为 G=mg。 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 1 千克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为。 物理学中把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如果物体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则可以用悬挂法找出其重心。 增大底部支承面积,降低重心位置,都可以增大物体的稳定性。 4.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 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物体在滚动时也受到阻碍运动的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应用:⑴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比如 :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 ,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 ,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 ,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