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gac1230013-20xx乘用车电线束技术条件2内容摘要:

采用钎焊的方式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 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端子与 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 其拉力值应 不小于表 2 的规定。 QJ/GAC 4 表 2 拉力值 导线公称截面积 mm2 拉力 N 导线公称截面积 mm2 拉力 N 15 588 20 784 88 30 980 127 40 1274 167 50 1470 245 60 1764 343 85 2450 392 100 2940 441 注 1:接点或一 个端子同时连接两根及两根以上导线时,选择截面较大的电线测量拉力。 注 2: “ ” 用插值法确定。 采用刺破连接方法时应符合 以下 要求 : 电线端面应平整,并与电 线的轴线相垂直。 端面处导体与绝缘层应在同一平面上,在连接处电线应不弯曲。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 端子与电线连接处 电压降 不 得 大于表 3 的规定 ,试验方法见第 条。 表 3 电压降 导线公称截面积 mm2 试验电流 A 电压降 mV 导线公称截面积 mm2 试验电流 A 电压降 mV 5 3 50 25 10 5 60 15 15 8 70 18 20 11 80 20 30 16 90 23 35 18 100 25 40 20 注:“ ”用插值法确定。 压 接点 采用压接方法 时导体不应压断,接点横断面应符合 QC/T 29106 中相关的要求。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的现象。 焊接与QJ/GAC 5 未焊接过的过 渡部位应呈圆弧状,且在导线绝缘层于焊接部位之间可见未焊接的导体端部。 接点应 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 不 得 小于表 2 的规定。 按 第 条对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 进行 撕裂力 试验,撕裂力 不 得 小于表 4 的规定。 表 4 撕裂力 导线 公称截面积 mm2 撕裂力 N 15 23 35 45 70 100 130 注: 选择截面较小的电线测量撕裂力。 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和脱开现象。 湿区接点的绝缘处理部位经 第 条 防水 试验后 , 绝缘电阻 不得小 于 100MΩ。 密封塞在压接时不 得有 损伤。 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 得有可视 间隙。 电线 及 密封塞 和 端子压接后,在导体压接部位和绝缘层之间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 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 得 松散。 采用保护管套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弯曲现象。 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密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 开现象。 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电线束中线路的导通率为 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电线束的耐温性能 电线束按表 5 进行 第 条 耐低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 第 、 、 条 的 要求。 电线束按表 5 进行 第 条 耐高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 第 、 、 条 的 要求。 电线束按表 5 进行 第 条 耐温 度变化试验后,应符合 第 、 、 条 的 要求。 表 5 工作温度及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