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钢ca6140卧式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设计内容摘要:

另外,工件入水宜动不宜静,应按照工件的几何形状,做规则运动。 静止的冷却介质加上静止的工件,导致硬度不均匀,应力不均匀而使工件变形大,甚至开裂。 45 钢调质件淬火后的硬度应该达到 HRC56~ 59,截面大的可能性低些,但不能低于 HRC48。 不然,就说明工件未得到完全淬火,组织中可能出现索氏体甚至铁素体组织,这种组织通过回火,仍然保留在基体中, 达不到 调 质热处理 的目的。 45钢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加热温度通常为 600~ 650℃,硬度要求为 HRC22~ 34。 因为调质的目的是综合机械性能,所以硬度范围比较宽。 45 钢导热性良好,淬火时不需预热而直接放入炉内加热。 加热温度 820~ 860℃温度高低的选择;视工件具体情况确定,比如重要工件要求。 变形严格的选用下限温度, 硝盐浴分级选用时选用偏高温度,而较大工件调质时,为提高淬透深度和心部性能,选用840~ 860℃的温度等。 工件到温即随时出炉淬火冷却,不需保温,即所谓“零”保温,这是工厂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对较大工件加热时,为方便操作,可给予一定的保温时间,工艺曲线如图 52。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12 图 52 淬火工艺曲 线 45 钢的奥氏体稳定性差,加热后需快速淬火冷却才能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 NaCl、 Na2CO3水溶液淬火,虽然变形大,裂纹倾向敏感,但仍是广泛使用的介质,且需双液淬火,严格控制在水中的冷却时间。 其方法是 : ,即工件有效厚度 3~ 5mm 在水中冷却 1s,而后即刻转入油中继续冷却完成马氏体转变。 ,工件在水中沙沙声(约 200s)即将停止时转入油中冷却。 ,工件在水中传导给手 感,振动即将停止时转入油中冷却。 这些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可 选用二硝或三硝水溶液淬火。 45 钢 的马氏体转变温度 (Ms=340℃ )较高,淬火后以组织应力为主,呈张大变形,故对直径或厚度小于 20mm 的工件,应采取措施防止过大的变形和裂纹。 45 钢锻轧件一般不作退火处理,一是长时间退火造成铁素体聚集,组织不均匀,二是周期长,生产率低, 常 采用高温回火和正火。 温 度 ℃ 时间 r/min 水淬 空冷 120~ 200 3~ 5 820~ 860 min/mm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13 图 53 高温回火工艺曲线 高温回火的温度在 Ac1以下,所以没有重结晶过程;不能细化钢的晶粒和组织,但可以消除或降低因锻轧而存在的内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而且,高温回火时间短 、 成本低 、 钢材氧化脱碳少,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取代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和正火,工艺曲线如图 53所示。 表 51 整体淬火硬度值与工件截面尺寸关系 截面尺寸/mm 3 4~ 10 10~ 20 20~ 30 30~ 50 50~ 80 80~ 120 硬度HRC 水淬 54~ 59 50~ 8 50~ 55 48~ 52 45~ 50 40~ 45 25~ 35 油淬 40~ 45 30~ 35 — — — — — 表 52 钢 的最大淬透深度Ф 172mm 600~ 650 温度 ℃ 时间 r/h 1~ 2 空冷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14 95%M 50%M 水淬 油淬 水淬 油淬 5~ 12 1~ 4 10~ 17 5~ 45钢 不要采用渗碳淬火 调制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纹,齿轮及轴类等。 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 可用调制 +表面淬火提高零件便面硬度。 渗碳处理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 +表面淬火高。 其表面含碳量 %~ %,芯部一般在%~ %(特殊情况下采用 %),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 HRC58~ 62) 心 部更低,耐冲击。 如果用 45 钢渗碳,淬火后芯部会出现硬脆的马 氏体,失去渗碳处理的有点。 现在采用渗碳工艺的材料,含碳量量都不高到%,芯部强度已经很高,应用上不多见。 可以采用调质 +高频表面淬火的工艺,耐磨性较渗碳略差。 GB/T6991999 标准规定 45 钢推荐热处理制度为 850℃正火。 840℃淬火, 600℃回火,达到的性能为屈服强度≥ 355MPa。 GB/T6991999标准规定 45 钢抗拉强度为 600MPa。 屈服强度为355MPa,伸长率为 16%,断面收缩率为 40%,冲击功为 39J。 表面淬火 +低温回 火 表面淬火概况 : 表面淬火是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 火以改变表层组织和性能的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15 热处理工艺,它是通过快速加热与立即淬火冷却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的,即利用快速加热使工件表面很快地加热到淬火温度,在不等热量充分传到心部时,即迅速冷却,使表层得到马氏体而被淬硬,而心部仍保持为未淬火状态的组织,即原来塑性、韧性较好的退火、正火或调质状态的组织。 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感应加热淬火及火焰加热淬火等。 1)感应加热淬火 感应加热淬火是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所产生的热效应,使工件表面、局部或整体加热并进行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 ( 1) 感应加热淬火的基本原理 感应加热的主要依据是电磁感 应、“集肤效应”和热传导三项基本原理。 感应线圈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时,在其内部和周围即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将工件置于感应线圈内时,工件内就会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工件内自成回路,成为“涡流”。 涡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表面密度大、而心部几乎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可见,电流频率越高,涡流的集肤效应就越明显,电流透入的深度就越薄,得到的淬硬层就越浅。 由于钢本身具有电阻,集中于工件表面的涡流可使工件表面迅速被加热到淬火温度,而心部仍接近于常温,迅速喷水冷却即 达到了表面淬火的目的。 (2)感应加热淬火的分类与应用 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感应加热淬火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16 ① 高频感应加热淬火: 常用工作频率为 200~ 300KHz,淬硬深度为 ~ 2mm。 适用于要求淬硬层深度较浅的中、小型零件,如中小模数齿轮、小型轴类零件等。 ②中频感应加热淬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