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内容摘要:

制附子 10g 肉桂 (后下) 5g 鹿角胶 (烊化) 10g 熟地 24g 山萸肉 12g 山药 10g 枸杞 15g 菟丝子 15g 杜仲 10g 当归 10g 方解: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阳、温里祛寒;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健腰膝;当归养血活血。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金水宝胶囊。 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桃仁 15g 红花 10g 川芎 15g 赤芍 15g 牛膝 10g 钩藤 (后下) 30g 葛根 30g 制大黄 10g 当归 10g 生地 15g 甘草 6g 方解: 以 桃仁 、 红花 、川芎、 赤芍 、 牛膝 、制大黄活血祛瘀而通血脉; 钩藤、葛根平肝潜阳 ; 当归 、生地补血调肝,活血而不耗血,理气而不伤阴; 甘草调和诸药。 中成药:血栓通软胶囊、银杏酮酯分散片 6 高血压伴随症状的中药加减: 兼见失眠:加用中药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夜交藤、合欢皮等安神助眠。 兼见胸脘痞闷、恶心厌食:加用苏梗、旋复花、藿香、佩兰、砂仁、白蔻仁等。 兼见耳鸣重听:加用石菖蒲、郁金、磁石等。 兼见腰膝酸软,可 加用桑寄生、续断、巴戟、鹿角胶等。 目前认为具有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 钩藤、夏枯草、桑寄生、淫羊藿、菊花、黄芩、丹皮、杜仲、酸枣仁、决明子、山楂等。 (二)辨证选择使用中药注射剂 肾精不足证(偏肝肾阴虚):可选择刺五加注射液等。 气血亏虚证:可选择生脉(或参麦)注射液益气固脱,养阴生津。 高血压为慢性病,根据久病必瘀的理念:临证可选择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如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等。 (三)中医外治法 耳穴压豆: 常用穴:降压沟、肝、心、交感、肾上腺等。 备用穴:耳神门、耳尖、肾等。 常用穴每次取 3~ 4穴,酌加备用穴,以 7mm 7mm的胶 7 布,将王不留行籽贴于所选之穴,贴紧后并稍加压力,使患者感胀痛及耳郭发热。 每隔 2天换贴 1 次,每次一耳,双耳交替, 15 次为一疗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