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ftth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内容摘要:

交叉挤压。 光纤分配架应接防雷地线,防雷地线应单独从地线排引入,并可靠地与ODF架绝缘。 光纤分配架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接地, ODF架上的 接地端子可直接与相邻头柜的保护地端子相接。 熔接型光纤分配架容量应根据工程中新布放光缆的光纤芯数进行配置,跳纤用的光纤分配架容量应根据工程中所配的光接口的数量进行配置。 19 光纤分配架( ODF)上监测线引出端子板位置及各种标志应符合设计要求,ODF架上无源光器件的安装应牢固,不影响 ODF架的操作性能。 光纤分配架( ODF)上的光纤连接器位置应准确,安装应牢固,方向一致,盘纤区固定光纤的零件应安装齐备。 当需要开通 CATV 业务时,为支持 CATV 业务,光纤配线架内 适配器应采用 SC/APC。 、光终端盒、光分路器的安装 光终端盒、光分路器的容量、型号、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光终端盒、光分路器内每芯均应标识光纤走向、对应服务地址,标识要符合资源管理要求。 光分路器的安装应工整、美观,其所有尾纤均有一定富余量,方便维护时取出和还原。 20 当采用墙挂时,光终端盒、光分路器的安装工艺应符合墙挂设备安装要求,不得有悬垂现象。 、接头盒、分纤设备的安装 接头盒、分纤盒的容量、型号、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接头盒、分 纤盒应当在不阻断在用电路情况下可多次开启操作。 接头盒进出光缆均应有标明光缆走向的吊牌。 纤芯在分纤盒内的盘留不低于 米。 分纤盒所分出纤芯均应有明确标识,明确服务对象。 接头盒、光分纤盒应安装在安全且易于施工维护的位置,当采用墙挂方式安装时,安装工艺应符合墙挂设备安装要求,不得有悬垂现象。 楼层光分纤箱、过路箱等必须安装在建筑物的公共部位,应安全可靠、便于维护; 楼层光分纤箱安装高度,箱体底边距地坪 为宜。 线缆布放阶段 、线缆布放监理控制措施 (一)对光跳线的布放进行现场查验,编制《设备光纤布放质量检验表》。 (二)对通信光缆的布放进行现场检查,编制《管道光缆线路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架空光缆线路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资料。 (三)对电源线的布放进行现场检查,编制《设备电源线布放质量检验表》。 (四)对线缆进行的标签、走线情况进行查验,编制《设备线缆布放质量检验表》。 、线缆布放监理控制要点 21 光跳线的敷设 光跳线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光跳 线的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光跳线两端的余留长度应统一并且符合工艺要求。 光跳线布放时,应尽量减少转弯,在走线架上敷设应加套管或者线槽保护。 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过紧。 光跳线应保持自然顺直,无扭绞现象,并绑扎至横铁上。 尾纤在 ODF 和设备侧的预留应分别不超过 500mm, 并在其两端分别固定一永久性标签。 光纤布放时不得受压,不得把光纤折成直角,需拐弯时,应弯成圆弧,圆弧直径不得小于 60mm,光纤应理顺绑扎。 光跳线与设备及 ODF 架 的连接应紧密,并且应有统一、清楚的标识。 暂时不用的光纤头部要用护套套起,整齐盘绕,用宽绝缘胶带缠在 ODF架上。 通信光缆的敷设 机房内光缆布放 光缆的规格程式、光缆的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光缆布放应顺直,无明显扭绞和交叉,不得溢出槽道,并且不得堵住送 22 风通道。 槽道光缆必须绑扎牢固,外观平直整齐,松紧适度 ,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绑扎间距应均匀。 架内光缆布放应顺直, 出线位置准确、预留弧长一致,并作适当的绑扎。 每条光缆在进线孔和 ODF 两端和拐弯处应有统一的标识,标识上宜注明光缆两端连接的位置并符合资源管理对光缆标识的要求。 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宜损坏的材料 ,以便日常维护。 敷设工艺必须符合 YD51372020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和YD/T51382020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的要求。 机房内缆线的布放应严格遵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通信机房隐患整治”要求 ,远端机房的走线方式均要求采用上走线、开放 式的方式。 应具备“三线分离”和“三防”要求。 在特殊情况下 ,三线不能完全分离时 ,交叉部分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以保证安全。 特殊情况下需要在活动地板下布放的缆线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别走设备正面和反面 ,分别走两边 ,尽量走边墙”的原则 ,尽量避免交叉 ,对于信号线和电源线在地板下无法避免交叉时 ,电源线应穿金属管或阻燃 PVC 管保护 ,不得堵住送风通道。 有条件的宜按走线槽方式将信号线、尾纤、交流线、直流线分槽走线。 室外光缆布放 光缆的型号、路由和敷设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缆敷 设时的牵引力应小于光缆的短期允许拉伸力;光缆在安装固定后外护层不应有明显损伤,所受拉力和压力应在光缆允许的范围内。 光缆在敷设过程中和安装固定后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规定。 自承式光缆的安装应牢固、可靠;安装跨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垂度宜为跨距的 %。 路面微槽光缆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 1) 光缆沟槽应切割平直,开槽宽度 应 根据所放光缆的外径 确定,一般应小于 20mm; 槽道内光缆 顶部 距路面深度不小于 80mm,槽道总深度不大于路面厚度 2/3。 ( 2) 光缆沟槽的沟底应平整、无硬坎(台阶) ,不 应有碎石等杂物; 沟槽的转角角度应 满足 光缆敷设后的曲率半径要求。 23 ( 3) 在敷设光缆前, 应 在沟 槽 底 部铺 10mm 厚细砂或铺放 一根 直径与沟槽宽度相近的泡沫棒作缓冲和铺垫。 ( 4)光缆放入沟槽后,应在光缆上方铺放 一根 直径与沟槽宽度相近的泡沫棒作缓冲和隔离。 ( 5) 路面的恢复应符合道路主管部门的要求 , 修复后的路面结构应满足相应路段服务功能要求。 敷设在露天场所的光缆引入室内或其它有防水要求的处所时,在光缆入口处应做滴水弯。 光缆引入墙洞的内侧高度应高于外侧。 建筑物内桥架、暗管、线槽的安装应符合 GB50312202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规定。 室内光缆在桥架和线槽内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 1)光缆在线槽内的布放应平直,不应产生扭绞和打圈,不得溢出线槽。 ( 2)光缆与桥架内其它缆线布放在一起时,应布放整齐,与其它缆线无交叉。 墙壁光缆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墙壁光缆水平敷设时距地面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1蝶形引入光缆采用钉固方式沿墙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光缆直线段钉固间距宜为 300mm,钉固间距应均等。 ( 2)光缆转弯处两侧第一个卡钉距转弯点距离宜为 30~ 50mm,两侧距离应相等。 ( 3)光缆水平敷设时线卡的钉子宜钉在光缆的下侧,垂直敷设时钉子宜均匀地钉在光缆的两侧。 1光缆的保护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1 光缆在进出竖井的出入口和贯穿墙体、楼板的孔洞处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1 建筑物内光缆的敷设不得影响建筑屋结构强度和其它系统的使用。 1光缆的绑扎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光缆在线槽内敷设时,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 2)光缆垂直敷设时,在光缆的上端应进行绑扎固定,其余段落绑扎间距 24 宜小于。 ( 3)光缆在桥架内水平敷设时,在光缆的首、 尾、转弯及每隔 5~ 10m 处应进行绑扎固定。 ( 4)桥架内敷设有多条缆线时,不同类别的缆线应根据数量、缆径等分束绑扎固定。 ( 5)光缆绑扎应牢固,松紧适度,外观平直;线扣整齐,多余部分应齐根剪断,不留毛刺。 1光缆标识应符合下列要求: ( 1)光缆在进线、转弯、成端和接头处,以及过线箱(盒)、拉线盒、缆线维修口应有统一标识。 ( 2)光缆标识应醒目,符合电信业务经营者或设计对光缆标识的要求。 ( 3)蝶形光缆应采用标签进行标识。 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并应注明光缆两端连接的位置。 ( 4)标签应选用不宜损坏的 材料,应粘贴可靠。 ( 5)同一地点敷设多条光缆时,各条光缆的标签粘贴位置应整齐、朝向一致。 ( 6)光缆与其它通信缆线敷设在一起时,与其它缆线间的标识应区别明显。 敷设电源线 机房直流电源线的布放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 电源线的规格、熔丝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条电缆线料,严禁中间接头,外皮应完整无损伤。 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 设备电源宜用不同颜色的电源线相连接。 电源线布放应自然顺直,无明显 扭绞和交叉,不得溢出槽道,富余的电源线应截除。 经走线架布放的电源线绑扎整齐,松紧适度,绑扎间距均匀。 电源线转弯处应放松,均匀圆滑。 交、直流电源的电力电缆,必须分开布放;电源线应与信号线缆分开布放 ,避免在同一线束内。 电源线接入空气开关处以及空气开关应有清楚的标识,指明该电源线连 25 接的设备机架位置。 标识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识应选用不宜损坏的材料。 直流电源线的成端接续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每对直流电源线应保持平行 ,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 安装好的电源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