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tb04030-20xx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内容摘要:

5 3 10 5 12 6 ~ 15 8 ~ 20 11 ~ 30 16 35 18 40 20 50 25 60 15 70 18 80 20 90 23 100 25 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压接方法时,导体不应压断,接点横断面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接点焊接应优先采用无焊料焊接,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现象。 如图 8 所示 ,焊接与未焊接的过渡部位 a 应呈圆弧状,且在 b 区可见未焊接的导体端部。 图 8 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根据接点的连接方式,应符合 或 的要求。 当采用打卡连接 方法时,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 4 的规定。 表 4 拉力值 导体公称截面积, mm2 拉力 1)N 导体公称截面积, mm2 拉力 1)N 50 ~ 450 Q/ZTB - 2020 9 ~ 80 500 ~ 100 ~ 1500 ~ 150 ~ 1900 ~ 200 2200 ~ 270 ≥ ~ 2700 注: 1 需要同时测量接点上各电线拉力。 当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其撕裂力应不小于表 5 的规定。 表 5 撕裂力 导体公称截面积, mm2 撕裂力, 1) N ~ 15 ~ 23 ~ 35 ~ 45 ~ 70 100 130 注: 1 选择截面较小的电线测量撕裂力。 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应做绝缘和防氧化处理并保证绝缘良好,保证接点位于绝缘保护的中部,绝缘材料无位移、脱开现象。 对于暴露在空气中的接点表面应做防氧化或其他密封处理方法。 湿区接点的绝缘处理部位经防水试验后绝缘电阻不低于 100MΩ。 密封要求 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 电线和密封塞与端子压接后,在图 9 所示的 a 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 安装在湿区的插接器应属于密封型,插接器空位应使用盲塞。 防水性能应满足 Q/ZTB 中 的规定。 电线束包扎时,在胶带包扎结束时应原处缠 3 圈~ 5 圈,胶带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 采用保护套管时,应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采用高温热收缩 的处理方法,使其紧密套在连接部位上,应无位移、脱开现象,并符合 中的尺寸要求。 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 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Q/ZTB - 2020 10 图 9 电线束的耐温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线束应分别按表 6 安装位置经耐低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 、 、 的规定。 电线束应分别按表 6 安装位置经耐高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 、 、 的规定。 电线束应分别按表 6 安装位置经 QC/T 413中 规定的耐温度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 、 、 的规定。 电线束经 QC/T 413 中 规定的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 、 、 的规定。 表 6 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 (℃ ) 项目 安装位置 装在发动机本体上的电线束(高温区) 装在发动机本体上的电线束 装在引擎罩下的线束(发动机除外) 装在其它部位的电线束 下限工作温度 40 下限贮存温度 40 上限工作温度 150 120 100 85 上限贮存温度 170 140 120 100 注:装在发动机上的线束也可按机舱热场实验结果来做,上限工作温度为机舱热场实验最高温度,上限贮存温度为上限工作温度 +20 度。 电线束经受 QC/T 413 中 规定的耐振动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 、 、 、 的规定。 电线束经 QC/T 413 中 规定的持续时间为 48h 的耐盐雾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 的 规定。 电线束在整车上的要求。 电线束必须符合整车的装配要求。 电线束干湿区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湿区的水流入干区。 机舱内的电线束应能满足机舱热场分布的要求。 电线束材料的耐温温度应大于该线束在机舱布置的各点的温度。 阻燃性要 求 Q/ZTB - 2020 11 线束阻燃性能按照 GB8410 要求。 线束的总重量应符合图纸的要求。 5 试验方法 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