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米箱梁预制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序倒入搅拌机内进行拌和 ,搅拌 3~ 5 分钟,直至搅拌均匀为止。 15 5) 将搅拌好的水泥浆经过 3 3mm的过滤网倒入储浆筒内,储浆筒内的水泥浆要不停地进行搅拌,防止水泥浆的沉淀。 (二) 、 预埋件的布设: 梁板上有关的预埋件:伸缩缝预埋 筋 、预埋钢板、伸缩缝连接钢筋、梁板绞缝连接筋、边板护栏筋、泄水孔预埋件、吊环。 这些预埋件要熟悉图纸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 预埋 和焊接,钢筋垫块与保护层厚度一致,且在表面预留一根扎丝,便于固定于钢筋上。 各种预埋件要严格按图纸进行施工。 1) 梁板的张拉与封锚: A、 张拉前:张拉前首先做好千斤顶和压力表的校检、张拉 吨位相应的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确定张拉顺序和清孔、穿束等工作。 应对千斤顶和油泵进行仔细检查,以保证各部分不漏油并能正常工作。 应 算 出油压表读数 、 实际 张 拉力和标定 方程 ,确定预应力筋中应力值和油压表读数间的直接关系。 B、 张拉: 梁体 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后, 方可 进行 预应力钢束 的张拉,张拉时注意两端的千斤顶均匀加、减力,伸 长 量要基本一致,根据施工规范张拉程序为 0—初应力 δ 0― 10%δ k― 20%δ k― 100% δ k 持荷 5 分钟 以上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应控制在 177。 6%以内, 箱梁 采用两端张拉,划线侧伸长要一 致,要有专人指挥,作好记录;各 钢绞线 的张拉顺序应对称于构件截面的竖直轴线,同时要考虑到不使构件的上下缘容许应力超过容许值。 施锚后将预应力筋束露 出 锚环外的部分截除,为防止 钢绞线 不退 缩 ,钢绞线的截除必须使用手砂轮 切割机 进行截断,严禁使用气割 或电焊 进行切割,张拉时应特别注意安全操作, 施工人员要站在张拉端的两侧, 所有锚具都应在张拉前经过检验,千斤顶和压力表都要经过标定,符合要求才能使用。 C、 管道压浆:压浆前用清水冲洗管道,水泥净浆应根据试验的配合比掺入适当的16 膨胀剂, 减水剂 ,以增加水泥的流动性和注浆的饱满。 保证出浆 口 一端饱和出浆 (冒出原浆) ,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 气体 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 D、 封锚:压浆后将所有锚头封闭,即完成了梁板的预制工作。 四、 施工注意事项: ① 钢绞线下料长度 一 般为 : 孔道长度 +锚固及张拉工作长度。 ② 预应力张拉设备油泵、千斤顶、压力表等应 该 有 法定计量检测单位进行校验的报告和张拉设备配套标定的报告并绘有相应的 PT曲线。 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定期维护和校验。 用的张拉设备是穿心式油压千斤顶。 压表一般使用超过 6个月或 200 次、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应重新校 准。 校正千斤顶的测力环或测力计的读数精度要求为 177。 2%。 油压表读盘直径不宜小于 150mm。 ③ 钢绞 线宜采用手提式砂轮切割机,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当附近电焊作业时,应保护钢绞线,防止溅上焊渣或造成其他损坏。 ④ 应有预应力锚具、连接器、夹片、金属波纹管等材料的出厂检 (试 )验报告及复试报告。 并 逐一检查锚具尺寸, 并逐一做探伤检验。 锚具存放与搬运时应妥善保护,避免锈蚀、沾污、遭遇机械损伤或散失。 长期外露的锚具,采取防锈措施。 ⑤ 波纹管的连接,采用大一号同型波纹管作 接 头管,接头管长 20cm。 各条孔道设灌浆孔, 并在最高 点设排气孔,在最低点设排水孔。 灌浆管、排气管和排水管一般为塑料管,最小内径 20mm。 ⑥、张拉采用应力与伸长值双控控制。 张拉伸长 量和 控制 力 值见下表 (详细计算见张拉计算书) 箱 梁张拉控制数据计算表 17 钢束编号 控制应力 设计标梁 延伸量 ( mm) 备注 1 1860 采用两端张拉 2 1860 采用两端张拉 3 1860 采用两端张拉 4 1860 采用两端张拉 (本桥所有箱梁延伸量见附表,箱梁张拉伸长量计算 表 ) 五 、 张拉安全技术要求 ① 张拉区应有明显标志,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钢绞线的张拉端要设置挡板,在千斤顶后部不得站人。 ② 操作千斤顶和测量伸长值的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侧面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③ 张拉时,千斤顶行程不得超过额定行程。 ④ 千斤顶张拉缸进油时,回程缸及液压器必须处在回油状态。 ⑤ 千斤顶回程缸进油时,张拉油缸必须处于回油状态。 ⑥ 千斤顶油压不得超过最大张拉油压。 ⑦ 张拉有专人负责操作 和统一进行。 为防止在张拉过程中预应力 筋 断丝和滑丝, 应 采取如下措施: ( 1) 严格 检查锚具夹片的硬度(大于 60176。 )和外观质量。 ( 2) 安装锚具前严格检查钢绞线表观质量,清除锚固夹持段钢绞线表面的浮锈和污物,钢绞线外表蚀锈污物不能有效张拉锚固,易造成滑丝。 ( 3) 安装工作锚夹片时,应清除夹片槽中的污物。 上紧夹片时,用 φ25 钢管轻敲夹18 片,整束锚夹片外露长度均匀一致,一般掌握在 4~ 5 mm。 ( 4) 安 装张拉 锚板前先在锚板 的 孔 内 涂少量润滑剂或 硅脂膏 ,以利夹片跟进退锚和锚固,防止 工作夹片卡死在锚板中。 ( 5) 严格掌握油表读数,准确控制最大控制应力。 六、 技术 管理保证 建立并实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制,同时建立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施工程序和方法符合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要求,以此确保工程质量创优。 坚持和落实“搞好管理工作一靠责任心,二靠水平的思想”,从日常管理抓起,从提高管理技术素质抓起,努力实现管理目标;探索质量管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处理质量、进度、投资、环 保 、安全的关系,正确处理各项质量指标之间的矛盾;注意微小变化的混沌趋势,防止质量通病漫延;重视试验工程和精品工程的作用,推广应用成 功技术和经验;树立质量的整体观念,开好工地会议,充分交流经验;发挥专家经验的作用,开展专题技术咨询、讲座、研讨等活动;加强沟通,及时收集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和指导管理工作;根据局部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思想,注意质量形象,注意局部与整体的结合,注意点、线、面的统一。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 1)运用统筹法、网络计划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在周密调查研究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并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批准。 在严格按网络计划组织实施的同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作出必要 调整,使整个施工过程时时处于受控状态。 ( 2)认真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由其技术负责人牵头,在本项目投标文件的基础上,19 根据深化的现场调查,提出施工技术方案,提交给项目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所提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分析、优化,最后确定方案,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 1)组织图纸会审。 认真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切实领会设计意图,查找是否有差、错、漏现象,及时会同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 2)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图纸会审后,由项目经理部的总工程师、 工程部长、分项工程技术人员逐级进行书面及口头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掌握各项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质量标准。 抓好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过程做好详细记录,各种原始资料搜集齐全,用于组织后期施工、编制竣工文件和施工技术总结。 七、 施工保证 认真按照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以及 本桥的施工组织设计 、质量、安全、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和工作程序开展工作。 要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及操作技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 ,以达到开工必优。 严格施工纪律,把好工序质量关,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 出了 质 量问题由下道工序的班组负责。 对工艺流程的每一工作内容要认真进行检查,使施工作业程序化、规范化 ,见 图 11 质量检查程序框图。 完备的检测手段:对工程使用的钢材、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要进行认真的检验,把好材料进货关,禁止使用不合格材料 ,控制流程见 图 12 主要工程材料质量控制框图。 20 图 11 质量检查程序框图 否 是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申请开工 每道工序完 工后 自检是否合格 填写工序质量检验报告 监理检验是否合格 返 工 或 整 修 返 工 或 整 修 进 一 步 整理 资 料 填写质量检验报告,编 制分项工程完工证书 自检是否合格 分项工程已完工 监理抽检 , 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 审查完工证书 业主审查是否符合要求主审查是否符合要求 签认分项工程完工证书 返 工 21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图 12 主要工程材料质量控制框图 八、制度管理保证 图纸会审制度 ——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 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使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认真审查施工图纸 ,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图纸施工。 技术交底制度 —— 每分项工程开工前,由总工程师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施工重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审 核 施工单位 控制内容 优质优价 控制 善计量支付手续 内容 定奖罚措施 监理单位 提 供 根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