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1 个 重点建设《药理学》、《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 》、《天然药物鉴定技术》、《药品市场营销》等 核心 课程的共享型资源库。 (三)校内外 实训基地建设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原有药学实验实训中心的基础上,根据药学专业不同职业方向的岗位需求, 与企业合作, 建立具有良好的环境和设备、功能齐全仿真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最终形成具备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 功能 的实训基地。 ( 1) 整合改建 4 个实验实训中心 药物制剂实验实训中心 1 个( 210m2)。 包括药剂准备室( 70m2),药物制剂室( 140m2),具备培训学生掌握常见剂型制备技术,掌握常见制药设备的操作等实验实训功能。 配备可以制备常规剂型的中小型制药设备(如压片机、包衣机等),并制定工作规程,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安全卫生工作管理条例等配套管理制度。 购置 虚拟 GMP 生产车间软件系统 1 套。 药物检验实验实训中心 1 个( 210m2)。 具备培训学生能够按照药典的要求,掌握药物检验基本方法,掌握常见药检仪器的操作等实验实训功能。 按照药典的标准,参照企业药检室,配备崩解仪、溶出仪等药检设备,并制定工作规程,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安全卫生工作管 理条例等配套管理制度。 中药鉴定实训中心 1 个( 140m2)。 通过培训使学生熟悉中药鉴定的程序、方法以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按照药品标准进行中药的鉴定。 机能教学实验中心( 210m2)。 具备培训学生生理、药理基本实验技能的功能。 在原有的机能实验室基础上,配备生物信息处理系统、换能器、刺激器等先进仪器设备,满足机能实验教学需要。 ( 2) 与学校 附属 医院联合 , 建 设 医院药学 实训中心 1 个 培养学生 进行药品调剂和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临床药学服务,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 3) 校 企联合建成校内零售药店 1 个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零售药店药品采购、验收、储存、销售等基本工作程序;掌握药品质量管理及其监督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具备审方、计价、配方、发药等药品调剂基本技能、药店经营管理能力以及营销技巧等。 ( 4) 建成中药 标本陈列室 1 个 利用毗邻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地 药都安国的优势,建立 高标准中药标本陈列室 ,使学生 准确识别常用中药材。 ( 5) 建设中药种植园 1 个 在校内建面积约 10 亩的百种中药种植园,使学生了解中药种植标准化生产( GAP)及药用植物生长过程,学会辨认中药植物并了解其 功效。 2.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 1) 新建校外 教学型 药品 生产性实训基地 1 个 拟与河北天成药业有限公司合作 , 建立校外教学型 药品 生产性实训基地 1个。 利用企业现有的中试车间,建设 1 家校外药品生产实训基地,配合校内药物制剂实验实训中心进行开展常见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的生产技能培训项目。 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生产受到国家严格管制,如果要在校内建设具有仿 GMP车间的实训基地,不仅要花大量的基建资金,而且生产出的产品无法实现效益的转换。 基于以上原因,本着节约和效益的原则,故利用企业现有的中试车间作为药品生产性实训基地 ,不再重复建设校内相应的设施,可以深化校企合作,节约国家资源。 ( 2) 新建校外教学型药品营销实训基地 1 个 拟与 北京 九州通药业 股份 有限公司合作 , 建立校外教学型药品营销实训基地 1 个。 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展药品 购 销、药品物流、电子商务等业务的 教育 培训, 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 ( 3) 新建校外实习基地 11 家 在原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外实习基地 11 家,总数达到 30 家。 根据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开辟学生不同职业方向的实习基地。 包括制药企业、医药公司、零售药房、医院(含县级及以下医院)等医药企事业 单位,满足为期 1 年的顶岗实习要求以及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要求,为建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服务。 着重进行制度建设,建立顶岗实习校企双重管理模式,形成一整套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四)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 1.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加大 现有 校内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使其在国内同行中 更具 影响力。 遴选并培养医院药学方向专业带头 1 名。 校 内 专业带头人 负责专业建设与改革项目的实施;负责 3 名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校外专业带头人 提供年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建设性方案。 负责实习内容的调整、落实及质量监控。 通过 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考察,进行学习培训,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主持科研项目、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等方式, 从而 掌握本学科前沿学术动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带动本专业全体成员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2. 加强 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在原有基础上, 选择 培养 3~ 5 名具有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骨干教师。 通过采用专业研修与考察进修相结合、学历提升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培养,使其具有较高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能够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开发课程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 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紧密依托行业,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在原有基础上,再聘请实习基地的 10名兼职教师担任实训实习指导教师,进一步扩充实训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参与实践教学及实训教材编写等工作。 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制定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等手段来建立相对稳定 的 兼职教师队伍。 定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讲座。 4. 教师“双师”素质培养 建立专业教师到医院、企业轮岗工作制度。 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制度。 要求专业教师每年轮流 到医院、企业工作,时间不少于 2 个月。 通过实践锻炼,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 40 岁以下青年教师获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 通过三年建设,使专业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能力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 5. 建立校院(企)合作建设师资队伍制度 建立每年召开一次医院(企业)临床药学工作会议、召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制度。 制定、调整师资培养计划。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 6 名,定期来校讲座。 (五) 社会服务 与 辐射能力建设 1. 充分开展药学教育服务 为行业(企业)职工提供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格考试培训、岗位认证培训等。 组织师生开展医院药学和社区药学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产品开发、检验、合理用药等科技咨询服务。 2. 开展实训基地服务 扩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影响与利用,为企业(行业)特别是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单位提供职工短期技能培训。 在有关政策支持下,利用 医院 药学实训基地、校园零售药店、 中药 鉴定实训 基地 等为患者和其他消费者服务。 3. 争取对药学实验室进行资格认证 积极创造条件,争取 对药学实验室进行资格认证 , 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产品开发、检验等科技服务。 4. 增强 辐射能力 加大对周边地区医药卫生类高、中等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积极承担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任务。 定期组织高职药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四 、改革举措 1.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改革 人才 培养 模式 改变原有“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探索创建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互利互惠、协作双赢”的“双主体” 育人机制。 学校、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良性合作机制。 一是互建两个平台,即学 校 要为企业搭建人力资源平台,根据企业生产过程的需求为企业培养相应岗位技术人员,为企业 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企业要为学 校 搭建良好的校外生产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见习、顶岗实训条件,为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搞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提供条件。 二是加强沟通,通过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和合作,努力实现学院的教学改革成果服务于社会和企业生产这一目标。 三是突出 “ 双赢效果 ” ,通过校企双方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实现学 校 与企业的 “ 互惠 双赢 ”。 目前“订单式培养”是实现校企(院)深度合作较为可行的途径,应 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 拟通过 “九州通”、 “养天和” 订单式培养 的 试点,不断拓宽合作企业 范围 ,并不断优化合 作机制。 开展订单式培养, 解决了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 , 可有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与学生、企业“三赢”的目的 ,应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2.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近年来,虽然对 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和教学内容 进行了调整,但 学科体系仍然较为明显,不能满足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的教学需求 ,需要重新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整体构建,并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调研对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岗位所需的能力进行分析,根据能力目标与要求设计教学单元,若干个教学单元组成几门课程。 专业课的编排彻底打破学科体系,尽可能遵循职 业工作的操作管理顺序 , 便于学生“做中学”和“学中做”。 专业课内容要精炼 , 要把行业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融合进去,要有一定的综合性。 基础课的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求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 , 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 , 形成以任务为引领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解决以往的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 , 学科性课程多 , 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 学习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等等突出性的问题。 3. 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学做一体”,“学中做、做中学”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先理论讲解再集中实践”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必须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校企深度合作, 探索建立 “ 校中厂 ” 、 “ 厂中校 ” 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在企业中建立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 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 高教学效果。 拟与校附属医院合作建立医院药学实训中心、与沧州狮城百姓大药房合作建立社会药店药学服务实训中心、与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药品营销实训基地,从而大力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 “ 学做一体 ” 的教学模式。 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 以及学生作品展示 活动,如开展药品检验技能比武、中药鉴定大赛、中药调剂比赛等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