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定稿)内容摘要:

进行补偿。 d) 同期检测装置应具有解除 /投入同期的功能。 e) 同期检测装置应具有测量回路故障检测闭锁同期功能。 3. 3. 3 I/O 测控单元 操作面板 a) 操作面板应可监视整个电气回路的单线模拟接线图,并实时监测该电气回路的状态量和模拟量。 b) 面板的操作 应包括断路器、刀闸的就地控制, I/O 测控单元远方 /就地操作选择开关、自动同期检测投入 /退出选择开关以及闭锁投入 /退出选择开关。 c) 面板上的控制操作应遵守选择 控制的原则。 3. 3. 4 I/O 测控单元 的自诊断功能 a) I/O 测控单元 应能通过编程口对本身的硬件和软件故障进行诊断。 b) I/O 测控单元 应能通过编程口对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 c) I/O 测控单元 应具有硬件和软件故障告警功能。 d) I/O 测控单元 应能对电源和通信故障进行诊断告警。 3. 3. 5 串行通信 a) I/O 测控单元和前置机应支持多串口通信技术。 b) 串口通信可支持不同的国 标或 IEC 协议。 华东电网 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8/18 3. 3. 6 抗干扰要求 a) I/O 测控单元应满足电力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文件 DL/Z7132020《 500kV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抗扰度要求》。 4. 硬件要求 4. 1 站控层硬件 站控层硬件应主要包括工程师站、运行管理工作站、远程网络通信设备和冗余的操作员工作站或 /及主计算机,以及与第三方网络通信的接口等,但不限于此。 a) 监控系统的计算机装置必须选用性能优良、符合工业标准的通用产品(优先考虑工作站)。 b) 计算机装置的硬件配备必须满足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要求。 c) 计算机硬件配置的必须和变电站最终规 划的容量相适应,至少留有 10%的余量。 d) 各屏结构和屏面布置应符合《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线设计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 4. 2 间隔层硬件 间隔层设备包括 I/O 测控单元、操作面板、机柜等,但不限于此。 e) I/O 测控单元 宜按断路器回路配置。 f) I/O 测控单元的组屏可按: √ 断路器回路组屏。 √ 电气串回路组屏。 g) 母线设备、站用电等辅助设备的监控应单独组屏。 h) I/O 测控单元 的电源配置、处理模块、通信及 I/O 模块都可随电气间隔的停运而退出运行。 i) I/O 测控 屏的应采用冗余的 110V/220V直流供电方式。 j) 当 I/O 测 控单元 的输入电源为 110+/20%时,监控系统仍能正常的工作。 k) I/O 测控单元 应满足工控设备室外电气特性和环境的通用标准要求。 l) I/O 测控单元 应为模块式结构,易于维护和更换。 m) I/O 测控单元 应配备诊断、维护、编程接口。 n) I/O 测控 屏可按电气回路来配置操作面板。 o) 自动同期检测部件应能和 I/O 测控单元 组合在一起。 p) I/O 测控单元应组屏安装,其机柜应符合工程环境和相关的技术要求。 q) 监控系统各屏结构和屏面布置应符合《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线设计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 r) 屏内 I/O 测控单元等其他装置的安排以及端子排的 布置应保证各装置的独立性,在一套装置检修时不影响其他任何装置的正常运行。 4. 2. 1 交流工频电量测量输入回路 a) 额定交流输入:电流 1A/5A,电压 100V(线电压)。 100/√ 3(相电压)。 100/3(零序电压)。 220V/380V(站用电),频率 50Hz。 b) 采样速度应 =32 点 /Hz。 c) 输入回路应有电气隔离。 d) PT 回路应有熔丝保护或开关保护回路。 e) CT 回路应有短路压板和串接回路。 f) 交流采样的过量输入应遵循电力行业标准 DL/T6301997《交流采样运动终端技术条件》,交流工频测量连续过量为额定值的 120%。 华东电网 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9/18 g) 交流采样测量误差 =%( U, I)。 = %( P, Q)。 h) 模拟量死区整定值 =%。 i) 遥测扫描周期 1s。 4. 2. 2 非电气量直流输入回路 a) 模拟量输入: 4~20mA/0~20mA或 1~+/5V/0~+/5V。 b) A/D 转换精度: =%。 c) 分辨率》 12 位 +1 位符号位。 d) 模拟量死区整定值 =%。 4. 2. 3 脉冲量输入回路 a) 输入方式:独立接点或光电耦合输入。 b) 允许输入电压 =48V。 c) 脉冲宽度: 40ms~100ms。 d) 累计容量 =216 具有累计值溢出处理功能。 e) 累计误 差 =+/%。 f) 冻结时间: 1~60 分钟(可调)。 4. 2. 4 开关量(包括 BCD 码)输入回路 a) 输入方式:空接点,并经光电隔离。 b) 允许输入电压 =48V。 c) 输入回路应有防抖动的滤波回路。 d) SOE 分辨率 =2ms。 4. 2. 5 开关量输出回路 a) 输出方式:空接点。 b) 接点容量: D C 250V/5A; 50W( L/R=40ms)。 c) 对断路器、刀闸控制宜采用脉冲输出,输出继电器接点闭合自保持时间: 20ms~60s可调。 4. 3 网络通信 网络通信设备应包括站控层和间隔层网络的通信介质、通信接口、 HUB、路由器 、网络交换设备等。 a) 网络媒介可采用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 通向户外的通信媒介应采用铠装光缆。 b) 网络通信设备电气特性应满足有关的标准。 4. 4 其他装置 4. 4. 1 GPS 对时装置 a) GPS 对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部分、天线、 RS232 输出接口、脉冲同步信号输出接口和日期时间显示屏。 b) GPS 装置的精度应为 +/。 4. 4. 2 UPS 电源 a) 站控层的设备应采用 UPS 供电。 b) UPS 系统应冗余配置,备用电源切换时间小于 4ms。 c) 每一组 UPS 的容量应满足站控层设备同时供电的要求,并留有充分的余量。 d) 当 UPS 的 交流输入电压变化为 220+/10%V,频率变化 50+/5%Hz,或直流输入电压变化为 110+/10%V, UPS 的输出电压变化应小于 220+/2% V, 50+/%Hz。 e) 交流失电,直流备用电源的可供系统正常运行的时间不小于 1 小时。 4. 4. 3 MODEM 华东电网 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10/18 a) MODEM 应分别满足 ITUT 和 BELL 的有关标准。 b) MODEM 应能支持冗余通道和通信口的切换。 c) 和调度通信的 MODEM 宜配备通信测试仪。 5. 软件要求 5. 1 软件结构 a) 监控系统的软件应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应用软件和过程处理软件组成。 b) 监控 系统的软件应具有可靠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和可扩性。 c) 监控系统的软件应采用模块式结构,以便于修改和维护。 5. 2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过程监控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和各种工具软件等。 5. 2. 1 操作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软件应包括系统生成包、编译系统、诊断系统和各种软件维护、开发工具。 a) 操作系统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成熟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建议采用 UNIX 操作系统)。 b) 操作系统应具有系统生成功能,使其能适应硬件和实时数据库的变化。 c) 操作系统应能支持用户开发的软件。 d) 操作系统能有效的管理各种外部设 备,外部设备的故障都不应导致系统的崩溃。 5. 2. 2 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一般分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 数据库结构应充分考虑分布式控制的特点,各个 I/O 测控单元 应具有就地监控所需的各种数据,以便在站控层退出运行时,间隔层仍具有一定的监控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 实时性 : 在同时发生访问数据库、在线生成、在线修改数据库时,应不影响实时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数据库的访问时间必须小于 秒。 在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也应满足上述要求。 b) 灵活性:可提供多种访问数据库的方式。 c) 可维护性:应提 供数据库维护工具,以便监视和修改数据库内的各种数据。 d) 一致性:在任一工作站上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修改,监控系统可自动修改所有工作站中的相关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e) 同时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应可共享,当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不应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