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化学学习问题诊断与解决内容摘要:

2+ 2H2O+ 4e- = 4OH- 酸性介质 O2+ 4H+ + 4e- = 2H2O / / ⑴ 以 KOH溶液为介质的甲烷燃料电池 正极反应 2O2+ 4H2O+ 8e- = 8OH- 负极反应 CH4+ 10OH- - 8e- = CO32- + 7H2O 电池总反应式: CH4+ 2O2+ 2KOH= K2CO3+ 4H2O ⑵ 以酸性电解质溶液为介质的甲醇燃料电池 正极反应 3O2+ 12H+ + 12e- = 6H2O 负极反应 2CH3OH+ 2H2O- 12e- = 2CO2+ 12H+ 电池总反应式 2 CH3OH+ 3O2 = 2CO2+ 4H2O 一、学的问题表现 重知识积累 忽视观念形成 对于高中化学学习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基于学科本质的核心观念。 而我们的很多高中生所重视的只是最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却忽视宏观学科观念而不是具体概念的建立与形成。 案例一、关于沉淀的理解 沉淀 基于概念的理解 基于观念的理解 难溶物质 所有物质 化学变化 物理与化学变化 案例二、胶体的制备 制备观念:利用沉淀反应、充分分散(稀浓度、少加多、须振荡),以碘化银胶体制备为例。 案例三、“含氧”氧化剂的氧化性问题 问题: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 Na+、 Cl、 ClO、 NO3 B. Na+、 K+、 S ClO C. H+、 Cl、 ClO NO3 D. H+、 Na+、 S SO32 关于“含氧”氧化剂表现氧化性的观念问题: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或还原剂可以接受含氧化剂释放出的氧原子。 涉及到主要类型: ⑴ Fe2+与 NO3 ⑵ Cl、 ClOx ⑶ S2与 SO32 ⑷ MnO4与 Cl 一、学的问题表现 重学科本位 忽视生活联系 从化学学科发展史不难看出,化学起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可以想象我们很难去脱离生活去学习化学。 同时,有些生活中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有些知识难点。 案例:关于反应速率的表示问题理解 教学内容 生活 案例 用各反应物 、 生成物浓度变化速率( Vi)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用各车轮的转速 ( ωi) 表示汽车行驶速率 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速率来表示 , Vi不一定相同。 同一汽车的行驶速率 , 分别可用前后车轮转速表示 , ωi值不一定相同。 Vi值大 , 表示的化学反应不一定快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 ( γi)有关。 ωi值大 , 汽车行驶速率不一定大 ,与车轮的半径 ( Ri) 有关。 同一化学反应 , 各反应物 、 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 , Vi会不同 , 但 Vi与 γi比值一定相同。 同一汽车 , 各车轮的半径不一定相同 , ωi可能会不同 , 但 ωi与 Ri的积一定相同。 一、学的问题表现 重常态过程 忽视变量控制 关于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都需要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这样的关键句。 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在得出有关结论时容易忽视变量控制。 案例一、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