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4凝血因子检查内容摘要: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适量的钙离子后,测其凝固时间为 PT。 是反映血浆中凝血酶原、因子 V、 Ⅶ 、 X及纤维蛋白原的试验,也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之一。  PT测定通常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 1)出血性疾病的病情观察和出血及手术时应补何种凝血因子的检查; ( 2)用于检查肝合成维生素 K依赖因子(因子 Ⅱ 、 Ⅶ 、 Ⅹ )是否减少,是维生素 K缺乏、肝脏病的一项检查指标; ( 3)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塞)和人工瓣膜使用者,在应用双香豆素等口服抗凝剂进行抗凝治疗时的监控项目。 【 试剂 】  1.兔脑粉浸出液 取 150mg干燥兔脑粉,置于试管中,加生理盐水 ,放入 37℃ 水浴,充分搅拌 10min,并置其水浴中备用。  2.。 【 操作方法 】  1.在试管中加入 109mmol/L枸橼酸钠或,然后加受检血,低速离心,分离血浆。  2.取小试管 1支,加入血浆和兔脑粉浸出液各 , 37℃ 预温,再加入 37℃ 预温,立即开动秒表,不断倾斜试管,至液体流动停止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重复操作 2~ 3次,取平均值,并作正常对照。 【 参考区间 】 12~ 14s(一期法) 【 质量控制 】  1.抽血要顺利,抗凝要充分,否则 PT延长。  2.采血后宜在 1小时内完成,置冰箱保存不能超过 4h。  3.试验温度要恒定于 37℃ 177。 1℃ ,否则影响结果。 【 临床意义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 3s以上)见于:  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 Ⅰ 、 Ⅱ 、 Ⅴ 、 Ⅶ 、 Ⅹ因子之一或两种以上异常时。 但单一凝血因子异常时,其活性要减少到一定水平, PT才延长。 如因子I要 1000mg/L, Ⅶ 5%, Ⅱ 、 Ⅶ 、 Ⅹ 要 10%。  2.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严重肝病、维生素 K缺乏(慢性胃肠疾患、阻塞性黄疸)、纤溶亢进、DIC后期、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及使用抗凝药物,如双香豆素类等。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见于 DIC早期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急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模块 3 血友病 病例  李某,女, 23岁,干部。 因反复血肿 9年,右下肢肿胀疼痛 6日入院。  患者 14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皮疹,为散在暗红色丘疹,伴瘙痒,无水疱或溃疡,疑过敏性皮炎,予苯海拉明、胶性钙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但 2个月后右手臂发生血肿,以后右臂与右腿反复发生血肿,以后每年发作 24次,每次发作前或发作时均有皮疹加剧,无发热畏寒,无关节肿痛、腹痛腹泻或黑便,无腰酸腰痛或血尿,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均正常,未能明确诊断,但与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病情可缓解,停药后则易反复。 近 1年来患者不规则服用地塞米松及环磷酰胺,已自行停药 1月余。 6天前患者又出现右腿肿胀疼痛并逐渐加剧,伴四肢皮疹增多,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 自起病以来,无发热畏寒、关节肿痛,无鼻出血或牙龈出血,无口腔溃疡、全身骨痛,精神欠佳,食欲一般,体重下降约 5千克。  既往史:平素体健, 14岁以前无出血倾向或贫血史。 从未输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