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内容摘要:

课改新教材中这是 一个令教师把握不住的问题。 一节课能 否照顾到方方面面,评课标准是否必须 是全面的。 课程 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全 部,由不同的 学科 组成, 课 只是学科教学 的一个单位。 学校开设分科课程从不同领 域、不同方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成长元 素。 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学校全部 学习生活基础上,而不是某一门学科或一 节课上。 具体的一门学科或一节课只是全 部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不应该也不可能都 是周全的。 “三位一体”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不是每门学科或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 标。 对教师来说,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还 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这些是 伴随性目 标 ,在教学结束时应该可以检查其达成度; 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 长周期目标 ,需要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因此要在课堂里伴随教学内容体现与关注,但实现一定是一段时间体验积累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 培养 与 知识、技能的 学习 是不一样的。 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传授 与练习,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是主要 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是 经验知识的习得,体验、感悟、内化是主 要的习得方式。 培养目标的变化: 学力 创新精神 双基 + 智能 + 非智力因素 个性 素质 人格 实践能力 教学途径: 书本知识(间接经验) 经验知识(直接经验) 学到 习得 接受、理解、巩固、应用 参与(感知)、体验、感悟、内化 教 培养 传授式教学 活动式教学 以直接经验的习得为目的的活动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形式: 课题研究 现状调查 现场考察 专题小报 情景模拟 作品制作 竞赛 辩论 …… 这些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打破原来课堂教学的时空观与程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在课堂里或超越课堂的学习任务与情景,让学生 参与其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