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人:梁彦红内容摘要:
成的学习。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骨髓(红)、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 溶菌酶、抗体、淋巴因子(白细 胞介素、干扰素)等 T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由结构决定功能,从而进入免疫系统功能的探究。 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并且通过多种信息来源知道抗体,在这里可以直接给出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并以抗体为突破口探讨体液免疫。 提出新问题:第三道防线是如何产生抗体的。 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感应阶段: 体液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 和 处理 ) T细胞 B细胞 (识别 ) 传递 呈递 抗原 使病原体特有的抗原 暴露 刺激 记忆细胞 2)反应阶段: B细胞 增殖 和 分化 受抗原刺激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 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效应阶段: + 抗原 浆细胞 合。说课人:梁彦红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请自学课本p72-p73,想一想究竟把一个分数拆成几个单位分
1 321 431 1091 11111 nnnn公式: 练习:计算 50493211321。
请同学们根据乘法算式:254=100按照整数除法的意义,写
因数的积是 ,其中一个因数是 ,求另一个因数。 128721 ⑶ 表示 : 2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 ,其中一个因数是 ,求另一个因数。 878 3 有 2= 可得出: 4 3 247。 2 = 247。 = 2 8 3 8 3 4 3 4 3 =
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之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相比较, 突出了 事物 /事理的 _________特点 /特征。 作比较 请从课文 3— 9段的分写部分找出使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用下列句式说说它的作用。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找一找 说一说 把 ______和 _______相比较, 突出了 事物 /事理的 _________特点 /特征。 打比方的定义及特征 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 像、仿佛 18
说话、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一直令学
行人问路;在商店,试着向售货员对话,学着买东西 …… 这样将口语交际融入学生的生活,贯穿学生的每一天,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对象进行交际,充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二、善于思考,锻炼表达能力 在教学口语交际的同时,我还让学生学着动手把自己想说的甚至是说过的话写下来,就是人们常说的 “我手写我心 ”。 在有丰富的材料的前提下,学生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