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普通话声调@学习要点1了解普通话声调的性质和功内容摘要:

声调高而平,没有升降变化,起点、终点都在最高 5度 上,调值标为 55,又称为高平调,或 55调。 例如 :“ 高、天、轻、松”等。 2.阳平(第二声) 声调由中向高扬起,起点在 3度,终点在 5度,调值标为 35,又叫中升调或 35调。 例如 :“ 唐、阳、王、娘”等。 3.上声(第三声) 声调由次低降到最低,再升到次高。 这个调型前半段 是低降,后半段升高的曲折调。 起点是 2度,降到 1度,又升 到 4度,调值标为 214。 因为先降后升,又叫降升调或 214 调。 例如 :“ 老、马、九、女”等。 4.去声(第四声) 声调由最高降到最低,中间没有曲折。 起点是 5度,终点是 1度,调值标为 51,又叫全降调或 51调。 例如 :“ 树、木、靠、岸”等。 三、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 “四声”的不同内涵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虽名称相同,但内涵是不一样的。 声调演变最重要的两条规律是: 浊上归去; 入派四声。 要理解这两条规律,首先须清楚与它们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 1)清浊和阴阳 所谓“清”,指声母是清辅音;所谓“浊”,指声母是浊辅音。 由于声母的清浊与声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传统音韵学把四声分为两类:清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阴平、阴上、阴去、阴入”,而把浊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