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宋代文学内容摘要: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本文本是为求见韩琦而作,但从内容看,只有第三和第四两个部分,正面表达了求见太尉之意。 文章的重点是第一和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论述了作文与养气的关系,作者的观点是:“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第二部分叙述自己增广阅历以养其气,紧承篇首“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而来,可以看成是对上文观点的申述和补充。 而这一段叙述的落脚点则重在交游,又可以看作是下文的陪衬。 2020/11/17 18 四、对“养气”说的评价 “气”本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提出的一个概念,指构成世界万物的一种自然物质。 人身上的“气”,则是人的生命力量的来源。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 ”韩愈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 ”孟子所说的“气”,是指人的精神气质,曹丕、韩愈所说的“气”,是指构成文章内在因素的气势。 苏辙在本文中所讲的“气”,虽也指人的气质与品格,但他更强调后天的学习、阅历和修养对作文的作用;而在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二者之间,他似乎更强调后天的学习、阅历和修养对作文的作用。 2020/11/17 19 五、艺术特色 (一)构思由虚而实,层层推进 文章不是从实处落笔,而从虚处发端,第一部分先提出养气的观点,然后从养气的两个途径 ——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进行论证。 第二部分,着重从阅历方面,叙述自己的经历,逐渐从虚过渡到实,从一般议论转到有所专指。 (二)行文顿挫跌宕,一波三折 本文的行文平稳中有波折,淡泊中见深邃。 清人刘熙载称苏辙文章“一波三折”,于此文可见一斑。 鹊 桥 仙 秦 观 一、作家简介 秦观( 1049—1100),字太虚,一字少游,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少从苏轼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其词柔婉凄丽,情韵俱胜,被奉为婉约派正宗。 二、层次结构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下片写牛郎织女依依惜别。 上片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开头三句。 前两句描绘七夕天上的特定景色,第三句交代主要情节,即牛郎、织女渡河相会。 写景中融注了离愁别恨。 第二层是第四、五两句。 表明作者对其离别与相逢的看法,赞颂了两人每年相逢一次的珍贵。 下片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前三句,写牛郎、织女相会的匆促及再次离别的痛苦。 第二层是四、五两句,作者正面发表看法,直接揭明全篇的题旨,颂扬了两人爱情的久长和忠贞不渝。 三、内容述评 古代歌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诗词甚多,其立意一般都是感叹他们的长期分离。 惋惜他们的相聚难得,于是为他们代诉离别相思之苦,抒发悲悯之情。 但秦观的这首词在立意方面却是一反离别相思的缠绵感伤,自出机杼,化故为新,赋予老故事以新意义,表明了自己对牛郎织女爱情传说的新颖独到的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