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内容摘要:

– 管理的核心:审查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的申请。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34 (二)再贴现政策 • 作用机制 – 通过调节再贴现率和再贴现资格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以影响其借款意愿,达到影响社会总信用的目的。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35 (二)再贴现政策 • 作用特点 – 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相比,作用过程相对是渐进的,政策效果不是非常的猛烈。 – 告示作用较强。 – 对资金发生困难的金融机构起到安全阀作用。 – 通过审查再贴现资格,达到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 – 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 只能影响利率水平,不能改变利率结构。 – 弹性不大。 – 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主动权,“被动”,“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力度有限,但也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36 (三)公开市场政策 ( open market operation) • 概念 –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主要是债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用以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37 (三)公开市场政策 • 内容(类型): • 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 – 主要用于抵消那些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因素对银行准备金水平的影响,使基础货币保持在预定的目标水平上。 如公众持有的通货量、财政部存款、中央银行应收款等外部因素。 • 主动性公开市场业务: – 指中央银行为改变银行准备金原目标水平而积极主动进行的买卖证券的行为。 首先要预测影响银行准备金的所有其他因素的变动情况而定。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38 (三)公开市场政策 • 作用机制及其政策效应 – 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和中央银行票据,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的实有准备金来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量的扩大和收缩,以控制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及影响利率水平(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行为。 – 直接买入或卖出 – 回购 • 影响银行提供信贷的规模。 • 对直接买卖的那种证券的价格和收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金融市场功能上其他证券的价格和收益。 • 对政府财政收支的影响。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39 (三)公开市场政策 • 作用特点和条件约束 – 符合政策目标需要,央行具有主动权。 – 适时适量进行调节,反向调节,灵活便利,作用缓和,进行宏调和微调。 – “告示效果”不明显,操作弹性大,央行可采用试探性操作和迅速进行逆向操作。 – 货币时滞较长。 – 而且需要的完善的货币市场和良好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 中央银行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势力,中央银行持有相当数量证券,其它政策相配合。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40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 消费者信用控制 –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 不动产信用控制 – 优惠利率 – 预缴进口保证金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41 消费者信用控制 • 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42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 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43 不动产信用控制 •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44 优惠利率 • 中央银行对国家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的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大多在不发达国家运用。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45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三、其它政策工具 • 直接信用控制: – 利率限制 – 信用配额 – 流动性比率 – 直接干预等等 • 间接信用指导: – 道义劝说 – 窗口指导 – 金融检查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46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力的影响 • ( 1)金融创新减弱了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作用力。 – 融资证券化趋势会一方面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向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改变了银行负债结构。 – 降低了实际提缴的准备金。 – 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弹性增强。 – “零准备金率”政策。 • ( 2)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果。 – 主要从再贴现条件审查的时效和再贴现率的作用的有限性。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47 ( CON’D) • ( 3)创新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 创新为政府融资证券化铺平了道路,提供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增加了市场的有效性。 – 创新使证券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主要的资产形式。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48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果分析 • 一、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 • 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49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果分析 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 公开市场业务 其它工具 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 利率 货币供应量 通货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政策工具 操作目标 效果指标 最终目标 近期指标 远期指标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50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果分析 一、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理论的涵义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为实现既定货币政策,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导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探讨货币供求失衡对就业、产量、收入及物价等实际进因素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或过程的学说。 – 最有影响的是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 – 核心问题是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通过那些途径影响物价和经济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 2020/11/17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51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果分析 一、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二)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学派 •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 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 ( 1) q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 2)米什金的货币政策传导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