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北宋前期词风与柳永的新变内容摘要: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 病。 楼头画角风吹 醒 ,入夜重门 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词主要写“ 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 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 ⑴ 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二十多首) • ⑵ 率先用题序,现存 165首中 70多首用题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 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 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 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 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 ” 问:尚书想见“ 云破月来花弄影 ”郎中。 答:是“ 红杏枝头春意闹 ”尚书 玉楼春 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 《 人间词话 》 :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 “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 3.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 临川先生歌曲 》 王安石存词 29首,但成就不凡,其词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主要抒发自我性情怀抱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 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写登临所见;下片写登临所感。 ★ 通过对六朝历史兴亡的反思,表现对现实社会危机的忧虑。 词的表现功能也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 ★ 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不留痕迹 • 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杜牧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 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后庭花 》 ” ★ 《 古今词话 》 :“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 《 桂枝香 》 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 三、柳永词的新变 文献所载之 “柳词迷” 仁宗皇帝特别好听柳永词 • 韩维“每酒后好讴柳三变一曲” • 何栗 “ 时一复讴柳词 ” • 刘岑贬抑柳永 , 老太监发难 • 和尚法明 “ 每饮至大醉,惟唱柳永词。 ” 唱完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去世 • 项平斋 “ 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永词 ” • 西夏 “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不愿穿绫罗, 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 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1.柳永的生平 柳永 (987?~ 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 福建崇安 (今武夷山市 )人。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兄三复、三接,先后中进士, 时称 “ 柳氏三绝 ”。 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 有《乐章集》 《长寿乐》 尤红殢翠。 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 罗绮丛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