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起搏器的功能和应用内容摘要:

,又自动恢复到 DDD。 房性心动过速造成高频率的跟踪:起搏器跟踪不应期外的感知事件,结果是当房颤时,心室率在 UTR附近 . 打开 AUTOMS,起搏器自动转换到非跟踪方式 (DDIR),心室频率由频率适应性感知器所决定 . MVP 和 AMS的异同 MVP AMS 目的 减少 RVA起搏 免跟踪快房率,减少心悸 模式转换 自动 , DDD AAI 自动 , DDD VVI 启动条件 VS(自身下传 R波) AS(过快的房率) 起搏器 某些 DDD类型,价格贵 几乎所有上市的 DDD 适用人群 AV传导基本正常者 BTS AV间期 自动优化功能 Automatic Optimise for AV Delay AV间期的自动优化功能 SSS而无 AVB者, DDD( R)后 MPV策略( 延长 AVD或 MVP等)。 高度或 Ⅲ 度 AVB而依赖心室起搏患者: 非 RVA部位起搏 AVD的优化 起搏器的默认 AVD并非适应每一个患者。 理想的房室延迟对协调房、室电机械活动的同步性、增加心室的 充盈、减少心房的压力和二尖瓣返流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 对心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 收缩期 舒张期 A. 正常时 PR间期时 E、 A峰分开。 E、 A峰融合( E峰被切)。 C. PR间期过短时 A峰被切。 A B C B. AVD=220ms 不同 AV间期对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影响 A. AVD过短( 80ms)导致 A峰被切 (truncation)。 B. AVD过长( 220ms)导致 E、 A峰融合 (fusion)。 A. AVD = 80 ms AV间期过长会使二尖瓣血流频谱的 E峰和 A峰融合,心房过早收缩,二尖瓣返流; AV间期过短会使 A峰被切,心房相对过晚收缩,失去心房对心室的充盈作用并使心房压力升高 心排量下降、肺淤血。 实际上,最佳房室延迟会依患者心脏功能状况、房室内径、二尖瓣返流情况、心房及心室电极放置的位置(右心耳、房间隔、心尖部、流出道间隔部和流出道游离壁等)的不同而不同。 能做到个体化最佳房室延迟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最佳 AVD随病程、心脏重构等而变化。 超声下优化 AVD:费时、费用、人力、超声资源等。 实际上,临床上真正为植入起搏器患者进行 AVD优化的比例很低或开展很少,除非是 CRT无反应患者。 原理 : 根据腔内心电图测到的 P波宽度来评估房间传导延迟。 根据测试值来计算感知和起搏的 AV/PV间期。 目的 : 前负荷最大化( 让心室有足够时间充盈) 保证二尖瓣完全关闭后才开始心室收缩。 AS D SAVopt Zephyr™ 起搏器系列 QuickOpt™ :自动化设置合理的起搏间期为患者提供 个体化 AVD。 短 P波 示例 长 P波 示例 AS + D = SAVopt 50 + 60 = 110 AS + D = SAVopt 120 + 30 = 150 SAVopt = AS + D D= 30 or 60 p波 > 100+30ms P波 < 100+60ms time QRS time QRS AS D SAVopt AS D SAVopt QuickOpt™ 间期优化 感知的 AV间期 PAV= SAV + 50ms SAV= As(感知到的 P波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