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内容摘要:

≥ ) CHADS2评分 0/1: 32% 2: 35% 3: 33% 0/1: 1% 2: 13% 3: 86% 1: 34% 2: 36% 3: 30% CHADS2评分平均值 * PROBE: 前瞻、随机、开放但研究终点盲法评估 达比加群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 口服前体药物  强效、可逆性、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 起效迅速  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  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 无需进行常规凝血监测  通过特异性阻断凝血酶(游离型或血栓结合型)活性发挥强效抗血栓疗效 RELY研究主要终点:达比加群酯 150mg较华法林显著降低 卒中或全身性栓塞 风险 35%, 110mg降低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 BID = 每日两次。 NI = 非劣效性。 RR = 相对危险度。 RRR =相对危险降幅。 Sup = 优效性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61:1139–51.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63:1875–6. • 研究结果基于针对意向治疗 (ITT)人群的分析,后者是公认的用于临床研究结果优效性评估的标准方法。 • 所有接受华法林治疗患者达到治疗窗的平均时间为 64%( Mean, Time in Therapeutic Range, TTR ) 年 累积危险比 RR (95% CI: –) P (非劣效 ) P= (优效 ) RR (95% CI: –) P (非劣效 ) P (优效 ) RRR 35% RELY研究:达比加群酯 150mg较华法林显著降低血管性死亡的风险 15% BID = 每日两次。 RR = 相对危险度 ; Sup = 优效性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61:1139–51.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63:1875–6. 血管性死亡(/100患者年) n: 289/6015 274/6076 317/6022 达比加群酯 110 mg BID 达比加群酯 150 mg BID 华法林 0 % % % RR (95% CI: –) P= (Sup) RR (95% CI: –) P= (Sup) 15% 华法林 (% /年) 达比加群110mg (% /年) 达比加群 110mg bid vs. 华法林 达比加群150mg (% /年) 达比加群 150mg bid vs. 华法林 RRR P值 RRR P值 大出血 20% 7% 危及生命的出血 33% 20% 总体出血 22% 9% 颅内出血 70% 59% RELY研究: 达比加群 酯 显著降低总体出血 、 颅内出血 和 危及生命出血 的风险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61:1139–51.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63:1875–6. BID = 每日两次。 RRR = 相对危险降幅。 ROCKETAF主要终点:利伐沙班降低卒中和非CNS 栓塞的风险不劣于华法林 事件发生率每 100患者 年。 ITT = 意向治疗 Patel MR。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