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无题诗]内容摘要:

南朝民歌 《 七日夜女歌 》 “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 颈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1. 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 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 “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虚写。 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 从 “ 应 ” 字可见。 “ 但愁云鬓改 ” ,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 “ 夜吟应觉月光寒 ” 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 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尾联: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1. 理解典故 —— 见课后注释。 2.表意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以传说中的仙山 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 “ 相见时难 ” 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kān ⑴ 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现在人们赋予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什么样的新意。 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纯写爱情,你以为呢。 • 由于是个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 李商隐的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 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 《 楚辞 》 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例如,中唐后期的朱庆馀 《 闺意献张水部 》 洞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