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分析培训讲解课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W< 1, 则说明区域衰退 , 夕阳部门比重过大 , 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由式 ( 39) 、 ( 313) 还可以计算 Di, u, 由此判断区域自身竞争能力 , 假若 Di较大 , u大于 1, 则说明区域有较多的部门发展迅速 , 竞争能力强 ,地位在不断上升 , 反之 , 则说明竞争能力较弱 , 地位有下降趋势。 ( 4)绘制 Shiftshare分析图。 对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分类,根据分析表计算数据,绘制 Shifishare分析图,可以使结论更加清晰直观,明确各产业部门属于何种类型。 分析图由两条倾斜度为 45176。 的等分线,把坐标系分为八个扇面,然后,标出区域各部门以及总体在坐标系中所处的位置,根据所在扇面,可将其划分为几种类型,判断区域总体结构及竞争力的优劣强弱,确定哪些是具有竞争力的优势部门。 同时,还可以用分析图对各区域进行比较,识别各区域结构的优劣与竞争力的高低。 ( 二 ) 结构效益分析法 结构效益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计算一些反映经济效果的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对经济效益好坏的比较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劣。 1. 产业结构效益 式中: Se为结构效益指标; Li 为第 i个产业部门的产值; E为区域产业的总产值; Pi为第 i个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 P为区域或各产业部门的平均资金利税率。 当 Se小于零 , 表示结构恶化; Se大于零 , 表示结构超优。 如与前一个时期的而 表示结构效益提高 , 反之降低。 )(*/1PPELs iniie 假定以资金利税率作为计算经济效益的基础指标 , 则结构影响指数 G为: G= ∑Pjq 0i/∑Pjiq 0i 式中: ∑Pjiq 0i表示第 j区域各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分别乘以各相应产业部门的资金占 j区域产业资金总额的比重之和; ∑Pjq 0i表示 j区域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分别乘以对比区域 ( 如全国 ) 各相应产业部门的资金占对比区域产业资金总额比重之和。 G大于 1, 说明 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高 , 使其整体效益高于对比区域;指数小于1, 说明 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差 , 影响到区域总体效益不如对比区域。 2.结构影响指数。 3.效益超越系数 此系数主要用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素质,用下列公式计算: F= r / R 式中: F为效益超越系数; r和 R分别表示区域净产值的增长率和区域总产值的增长率。 若 F> 1说明结构素质好,结构效益较大;小于 1,则相反。 4.弹性系数 产业国民经济弹性系数是指产业的相对变化量与国民经济相对变化量之比。 它可以反映出产业的发展和萎缩过程。 如果该产业的增长速度大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即弹性系数大于 1),说明该产业处于增长阶段;如果该产业的增长速度等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即弹性系数等于 1),说明该产业与国民经济处于同步增长阶段;如果该产业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即弹性系数小于 1),说明该产业呈萎缩趋势。 如果给研究区域找一个参照区域,则可通过区域整个产业或各个产业部门的国民经济弹性系数的比较,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否。 5. 投资产出效果系数 式中: Ej为 j部门投资产出效果系数; bij为 j产业部门全面开工增加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所需部门 的投 资, 即投资产出系数; b1ij为 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所需要购买 i部门的原料、材 料、半成品的资金额,它是流动资金投资产出系数; b2ij为 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需要用更新改造资金购买之部门 的产品作为固定资产的资金额,它是更新改造投资产出系数; b3ij为 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产出,用基建资金购买,部门的产品作 为固 定资金的资金额。 ( 三 ) 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分析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 所谓熵 , 就是比率的比率。 它由哈盖特 ( P. 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 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 ,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 , 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 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在产业结构研究中 , 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 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Q为某区域 i部门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位熵; di为某区域 i部门的有关指标(通常可用产值、产量、生产能力、就业 人数等指标); Di为高层次区域 i部门的有关指标; N为某类产业的部门数量。 1.区位熵 C= AMmaMAma式中: C为集中系数 a为所计算区域某经济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 m为所计算区域的人口数量; A为全国或高层次区域该经济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 M为全国或全区人口。 集中系数是指某一地区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较高层次区域该经济部门相对应指标的比值。 即 2. 集中系数 结构多样化指数通常用来研究国家 、 地区或城市的产业综合发展程度。 它有原始多样化指数和精确多样化指数两大类。 原始多样化指数与产业综合发展程度成反比。 其计算公式为: X原 = y1+(y1+y2)+( y1+y2+y3)+… +( y1+y2+… + yn) 式中: X原 为原始多样化指数; y1, y2, … , y3为各产业部门的产值比重 , 且 y1> y2> y3> … yn,y1+y2+… + yn=100%。 精确多样化指数与区域或城市产业的综合发展程度成正比。 其计算公式为: X精 = 式中: X精 为精确多样化指数; X0为实际最小原始多样化指数; 0m a x0XXXX原3.结构多样化指数 ( 1)原始多样化指数 ( 2)精确多样化指数 第三节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运动 三 、 增长极效应分析 四、空间成本分析 ( 一 ) 空间结构的概念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 ( 产业 ) 地域结构 , 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 空间 ) 组合关系 , 也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表现为一个经济地域内的经济核心 , 受经济核心吸引 、 影响的外围地区和由交通运输网络组成的网络型地域。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 二 ) 空间结构的物质内容 1. 地域空间核心。 地域空间核心即经济地域的中心城市 ( 或首位城市 ) 2. 空间网络系统。 空间网络系统是指经济地域内各种交通运输线路与通讯信息线路的地域分布体系 , 网络在空间结构中发挥着联接区域核心与外围地域及城市系统的纽带和桥梁 , 也是与其它经济地域进行联系的纽带。 3. 外围空间。 外围空间是指地域空间结构内除去区域核心与网络之外的所有地域空间 , 包括核心以外的所有城镇 , 也包括广大的农村和工矿区。 二 、 经济活动的空间运动 ( 一 ) 空间运动的内涵 原因 : 经济在各区域间发展上的不平衡; 方向: 可以是多向、双向和单向; 时间: 是连续不断的。 内容: 主要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转移和扩散。 其中资金和劳动力的流动比较复杂,可以从发达区域流向不发达区域、中等发达区域流向发达区域,从城市流向城市等;而技术的流动则比较单纯,它主要是从具有该技术的地区流向不具备该技术的地区。 ( 二 ) 空间运动的方式 1. 扩散方式: 扩张扩散 2.转移方式: 重新区位转移、等级转移 (三)空间运动的影响因素 1.科学技术; 2.聚集与分散; 3.政策; 4.资源和环境。 三、增长极效应分析 (一)增长极的含义 (二)主导部门的意义 (三)增长极的极化效应 (四)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与反波效应 ( 一 ) 增长极的含义 又称增长核或增长极核 , 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 ( F. Perroux) 提出。 佩鲁认为 , 区域和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是 , 经济增长首先出现于一些点或极核上 , 而不是各区域同时增长 , 而且 , 增长的过程亦各不相同。 布德维尔 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 , 他认为 , 增长极是指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配置在城市区 , 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从增长极的定义中 ,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层含义: 首先 , 增长极包括存在于经济区域内的一个 实体 ; 其次 , 它有一个自身成长壮大的 过程 ; 第三, 它在上述过程中可以不断向其周围经济空间施加 影响。 增长极( growth Pole) 由增长极的含义,得出以下几个特定的概念 主导部门 —— 指在 经济发展的每一不同阶段中,与之相适应并起主导作用的经济部门。 其中,隶属于主导部门的推动型企业是位于增长极区位的大型企业,它是增长极发挥作用的 实体。 极 化 —— 指在主导部。区域经济分析培训讲解课件(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