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内容摘要:
质量评估实证体系,进行社区或邻里区生活场所的结构研究与规划应用。 基本框架理论的概念结构(见图 3) 社区生活环境的“人本”评价研究 满足某一社群日常生活设施(或场所)区位的可接近性 可接近性设施与场所类型研究 评价体系研究 社区资源空间剥夺模式研究 社区生活环境质量与社区资源的对偶结构研究 社区 资源 可获 性的 社会 公正 性与 规划 原理 社区资源的服务“网区”结构 图 3 社区生活资源 “ 可接近性 ” 空间秩序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 2)城市(营业性)场所(的社会空间秩序)微区位论研究 城市 场所 是居民 认知 社会(生活)空间结构中“ 存在主义 的” 地方(或区位或区域)概念。 它是体现并完成 居民个性化日常生活方式的地方 ,它们形成与存在的体系不断地确定对应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空间及其界线。 因此,城市场所尤其是 营业性场所及其体系是(城市)生活空间(方式)质量高低的具体体现。 基本框架理论的概念诠释 探讨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城市宏观与社会条件下,与营业性生活场所具有和谐关系的(“微观”)社会空间区位因素与宏观(感知)区位因素的关系规律。 城市生活(方式行为)空间结构系统 营业性文化与娱乐场所微区位论 城市文化社会生活空间结构质量 城市购物社会空间结构质量 营业性商业场所微区位论 营业性旅游与游憩场所微区位论 城市不同生活场所的区位因素结构 微观社会区位因素 感知的宏观区位因素 城市生活场所的微区位理论 城市生活场所的布局理论 城市游憩社会空间结构质量 (2)基本框架理论的概念结构 3. 城市社会地理学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前沿方向 城市社会地理学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研究理论框架是 城市场所社会空间秩序 — 微区位理论。 城市居民的四类生活行为 —— 工作(或学习,包括通勤)商务、购物、闲暇活动与其对应空间的周期性、重叠性和确定性,必然形成四类生活场所。 对它们的社会空间秩序的研究,必然会形成更为广义的城市生活场所微区位理论。 城市社会地理学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研究的 理论框架 由于城市社会地理学建立了社会空间结构系统与社会生活空间结构系统,以此为基础,很易延伸到对商业、旅游、游憩、公司等人们多种行为场所的空间关系探讨,形成对各种行为场所的“微(观)”区位的系统理论框架。 其 理念核心 ,必须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宏观与社会条件下,把握(城市)社会空间系统构成的基础上,从提高(城市)社区空间生活质量入手,探求与城市场所具有和谐关系的“微观”社会空间区位因素与宏。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前沿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城市移动污染管理及低污染运具推动策略
抽 驗 補助高污染老舊汽油引擎汽機車及客貨運車提前淘汰 ■汽車 10 年以上, 1 萬 3 千元 ■機車 7 年以上, 3 千元 ■客貨運者, 20 25 萬元 ) 改善定檢通知作業方式 加強路邊稽查 透過加油站通報 加強老舊失聯車之查核與除籍 提升汰舊率 現行作法 改善方向 6 綠色運具之推動困境與策略 綠綠 色色 運運 具具 困困 境境 策策 略略 液化石油汽車 ( LP
基于nino芯片的tot读出电子学系统研究
Tech. of China 基 于 NINO的测试板结构框图 实物图 T H S 4 5 0 9N I N O时 间 测 量信 号 源 单 端 输 入8 通 道全 差 分 信 号8 通 道L V D S 输 出N I N O 放 大 甄 别 测 试 板T H S 4 5 0 9T H S 4 5 0 9T H S 4 5 0 9T H S 4 5 0 9T H S 4 5 0 9T H S 4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配套标准介绍
上、下邻频 镜频 附录 附录 A 最小场强和最小等效中值场强的计算方法 附录 B 其它规划因素 附录 C 采用参考干扰源评估模拟电视系统保护率的主观比较法 附录 D 数字地面信号保护率测量用的测试方法 附录 E 对流层干扰和连续波干扰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4 .《 数字电视中间件技术规范 第 1部分:系统 》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有线
地理条件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那些条件
以及世界海上石油贸易的发展,促使新加坡重点发展与海上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工业部门。 二 .新加坡工业的发展 工业部门的选择。 ,促进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东南亚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为新加坡的工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