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理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内容摘要:
进口的完全替代 )在边际吸收小于 1的条件下 ,国际收支将出现恶化。 反之 , 则改善 投资外生变动效应 中间产品与乘数:基本含义为:进口中间产品的比重影响乘数。 当中间产品边际进口倾向较最终产品高时,乘数将增大(前提:进口最终产品是完全替代的 大国乘数的反应问题;乘数的实证研究;跨国关联模型;简单假定下的乘数效应存在的问题 关于转移支付讨论的背景;凯和俄的争论;历史和二战后的政策 转移支付的效应;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与金融账户的关系 硕士研究生课程 30 转移支付的效应;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与金融账户的关系 古典理论基本假设: 108页和基本等式 8, 27 乘数理论与转移支付: 8, 28和 8, 29:自主性和诱致性进口;关键在于边际吸收倾向。 现代意义:持续的借贷可持续吗。 经常账户逆差国是否必须通过贸易条件恶化改善经常账户。 硕士研究生课程 31 第 9章 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假设:小国;国内价格不变;汇率变动完全传导; Y 和 R 是自变量;不存在资本流动;其它变量不变 R对 A的影响称为 H – L M效应, 即进口价格上升导致实际收入下降,从而使边际支出倾向提高,导致商品和服务支出增加;反之则反是;对此的争论。 等式 9, 4 图示 9, 1的国际收支曲线,符合弹性条件时, BB曲线应 向左下方倾斜,反之则向右下方倾斜; BB曲线的上方为逆差区,下方为顺差区;曲线越陡,弹性越大 硕士研究生课程 32 商品市场均衡曲线 RR的特点:当边际支出倾向小于1并符合弹性条件时,或汇率对吸收的影响大于对经常账户影响时,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曲线上方为供大于求区域,下方为超额需求区 图 9, 3的稳定性含义,只有当 BB的汇率弹性大于RR曲线时,宏观经济才具有稳定性 附录 E, 12,综合分析法弹性要求高于单一的弹性法 SWANG模型是基于综合分析法的政策模型 综合分析与转移问题:转移必定导致转移国货币贬值, J曲线效应:货币合同阶段;传递阶段和数量调整阶段; J曲线的实证研究,价格传导和效应滞后研究 硕士研究生课程 33 S – 曲线形成基本原因:汇率变动导致生产率持续变动,推动吸收增加,减少由汇率变动导致的国际收支效应。 这一现象,既存在于发达国家,更发生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中国持续顺差之谜:持续性贬值和 W曲线,出口导向政策,直接投资效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全球化下的企业发 .ppt 关于浮动汇率的隔离功能:汇率调节外部平衡,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专注与国内;但汇率调节的滞后性,进出口的非完全替代性,边际支出倾向的高低,产业结构与弹性条件,资本流动等均在制约汇率功能,过度强调汇率功能是不适宜的 相比较而言,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更能避免大震荡 硕士研究生课程 34 第十章 MF模型 背景:凯恩斯经济学的传统;内外部均衡的政策矛盾;经济分析从微观向宏观的转化;欧洲经济的复苏,资本的跨国流动 固定汇率制下的均衡模型:实体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 10, 1 – 10, 3)二维图中外汇市场为 0,三维中为储备变动,可求线性解。 IS, LM, BB曲线和综合图。 国际收支变动影响货币供应;吸收和贸易差(需求)影响国民收入;利率水平取决于货币供求。 MF模型的稳定性好于综合吸收模型,综合模型的边际支出倾向小于 1和 HL条件是必要和充分条件。 在这里仅是充分条件 硕士研究生课程 35 图 15。 10。 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货币调节的特殊性 边际支出倾向与国民收入调节的收敛性和发散性 M F 模型的特点和问题:尽管与货币主义的分析视角不同,但通过存量变动调节流量的思想却是相同的。 短期看,利率调节国际收支具有合理性。 但就长期看,如果外部经济的平衡依赖于资本流入,债务负担就会导致高利率,减少国民收入,降低国际信用, BB曲线就将发散于均衡点,三个市场就无法实现均衡,这也正是 80年代拉美经济的写照。 因而,短期流量分析具有局限性。 硕士研究生课程 36 贬值效应 图 10, 9 贬值的贸易效应 贬值的总需求效应 贬值的货币效应 硕士研究生课程 37 浮动汇率制(公式 10, 5) 关于自变量 Y, I 和 R,静态中 M的外生性和动态中的内生性 汇率越高, BB曲线右移, IS曲线右移,不同的汇率具有不同的均衡点,但汇率不影响 LM曲线。 从静态的线性解,总能找到均衡解( M给定),在动态条件下,如汇率不能及时调节国际收支,其失衡将引起 M变动 硕士研究生课程 38 第十一章 政策含义和政策指派 关于丁伯根原则, 两难困境,财政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两者的非等价性 对财政政策作用机制的分析。 11,4。 11,5 固定汇率制下,资本自由和非自由流动 浮动汇率制下,资本自由和非自由流动 对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分析 固定汇率制下,资本自由和非自由流动 浮动汇率制下,资本自由和非自由流动 硕士研究生课程 39 政策搭配 固定汇率制下外部平衡和内部不平衡的调节,图 11, 1 政策工具指派,货币对外,财政对内 争论 利率调节是短期效用,无法纠正结构性失衡 政策调节必须及时 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需持续的资本流入弥补,就需持续提高利差,形成债务危机。 政治上的可行性 硕士研究生课程 40 M – F 模型与三角悖论 政策三角悖论意义 政策三角悖论是关于小国政策的 关键货币国为什么倾向于采用浮动汇率制 大国经济与三角悖论 硕士研究生课程 41 12章 货币分析法及相关方法 铸币 物价流动机制的主要思想与缺陷 货币分析法产生的背景:自由主义思潮;经济滞胀与凯恩斯调节的失灵;全球金融资产存量的增加 基本思想: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任何货币失衡均将影响对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 假定: 市场有效、一价定律成立,购买力平价成立 长期中,产出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硕士研究生课程 42 简单模型 12, 3等式强调支出 A是货币存量调整的结果,是将市场上的货币资产调节到意愿存量的结果 12, 4等式强调货币需求是收入的稳定函数(利率不是变量,而是由利息平价决定的的一个确定值。 根据货币主义的长期观点,实际利率是稳定的,名义利率服从于通胀预期; k是稳定系数,并不受 L影响) 12, 5: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等于金融资产的变动(这里以货币表示) 12, 6等式:储备变化等同于货币资产变化,货币存量将自动向意愿存量调整。 M小于意愿存量将引起储备增加, M将增加。 硕士研究生课程 43 贬值的作用: MABP认为,贬值是以提高货币意愿存量的方法调整国际收支失衡,实际货币需求因 P的提高而提高,供给因 P上升下降、当 L大于M时,吸收下降,国际收支顺差,储备增加,导致 M增加。 因而这不是调整相对价格,而是调整货币存量。 问题:一价定律不能存在,贬。国际金融理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