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常识内容摘要:

、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 “ 节气 ” ,月中叫 “ 中气 ”。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 雨水 二月 惊蛰 春分 三月 清明 谷雨 四月 立夏 小满 五月 芒种 夏至 六月 小暑 大暑 七月 立秋 处暑 八月 白露 秋分 九月 寒露 霜降 十月 立冬 小雪 十一月 大雪 冬至 十二月 小寒 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纪月法 【 序数纪月法 】 如 《 采草药 》 : “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 《〈 指南录 〉 后序 》 “德祜二年二月 ” , “ 是年夏五 ” , “ 五 ” 就是五月。 【 地支纪月法 】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 “ 建 ” 字。 如杜甫 《 草堂即事 》诗: “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 建子月 ” 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庾信 《 哀江南赋 》 :“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 建亥 ”即农历十月。 干支农历纪月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