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内容摘要:

肉疾病, 总 CK> 200U/ L, % CKMB在 4%~ 25%, AMI诊断可成立 总 CK> 200U/ L, % CKMB> 25%,有 CK–BB或 巨型 CK存在。 (1)较早期诊断 AMI、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 ( 2)观察再灌注的效果。 溶栓后几小时内, CKMB继续升高,然后下降(冲洗现象)。 ① 快速、经济、有效,能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应 用最广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②其浓度和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有一定的相关,可大致判断梗死范围。 ③能测定心肌再梗死。 ④能用于判断再灌注。 CK作为 AMI标志物优点: ① 特异性较差,特别难以和骨骼肌疾病、损伤鉴别。 ②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6h以前和 36h以后敏感度较低,只有 CK– MB亚型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③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缺 点: 肌钙蛋白 (Tn): 各种骨骼肌胞浆的细丝中,由钙介导 调节肌肉收缩。 1965年首次发现 Tn,新的蛋白因子。 1971年 Tn电泳分离出三个组分 : 肌钙蛋白 C( TnC) , 肌钙蛋白 I( TnI) , 肌钙蛋 T(TnT)。 三、 肌钙蛋白 (Tn) 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 C:与钙结合的部分 肌钙蛋白 I:含有抑制因子的部分 肌钙蛋白 T:与原肌球蛋白结合 cTn为心肌 特有 ,并且正常人血清中几乎测不到 cTn分辨力高,特异性高。 由于心肌中肌钙蛋白的含量远多于 CK(心肌含肌钙蛋白,含 ),因而敏感度高于 CK,不仅能检测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而且能检测微小损伤。 和 CKMB比较,对AMI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AMI后 4~ 8h升高(与 CKMB类似,但晚于肌红蛋白),但窗口期长窗口期长, cTnT长达 7天, cTnI长达 10天,甚至 14天。 诊断发现较迟的急性心肌梗死,替代 LD。 cTn在 AMI发生后的变化 cTnT的临床意义 AMI的诊断 :随时间延长 ,敏感性逐步提高 .发生 6h后,敏 感性达 90%以上(可达 5天以上);对于单一性 AMI,特异性低 于 CKMB. 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监测可以发现一些 轻度 和 小范 围心肌损伤 ;对于 心肌炎、不稳定性心绞痛 诊断, cTnT是比 CKMB敏感。 溶栓疗法 的 成功 与否,观察冠状动脉是否 复通。 ( 双峰 的出现) CKMB均常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 大小 ; 心梗后灌注成功与未再灌注病例 cTnT的变化 未再灌注 灌注成功 cTnI的临床意义 AMI标志物,心肌损伤后 4~6h释放入血; cTnT一样, cTnI可用于 溶栓后再灌注 的判断, 小灶性可逆性心肌损伤 存在:不稳定心绞痛和非 Q波 MI。 目前检测的 cTnI多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在 AMI中 90% 是 cTnI–cTnC复合物, 5%的 cTnI–cTnT。 心肌钙蛋白 优点 1) 敏感度高于 CK,不仅能检测出 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而 且能检测 微小损伤 ,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炎。 2) 检测特异性高于 CK。 3)有较长的窗口期,有利于诊断 迟到的 急性心肌梗死和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炎的一过性损伤。 4)双峰的出现,易于判断 再灌注 成功与否。 5)肌钙蛋白血中浓度和心肌损伤范围的较好的相关性, 可用于判断 病情轻重 ,指导正确治疗。 6)胸痛发作 6h后,血 cTn浓度正常可排除 AMI 心肌钙蛋白 缺点 1)在损伤发作 6h小时内 ,敏感度较低,对确定是否早期使用溶栓疗法价值较小。 2)由于窗口期长,诊断近期发生的再梗死效果较差。 Mb是一种氧结合蛋白, 广泛存在 于各种肌肉中(特异性不高),约占肌肉中所有蛋白的 2%。 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