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社会保障基金运行与管理内容摘要:

中人们对部分基金制有两种理解:可以是全部保险项目中一部分实行基金制 , 另一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 , 也可以是不分项目 , 对保险基金总额中的一部分实行基金制 , 其余金额则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平衡方式。 当其取第二个内涵时,它实质是一种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混合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会保险金分为两个部分: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前者实行现收现付的财务机制,后者实行完全积累的财务机制。 混合制的财务机制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缴费率。 (二)部分积累制的运行特征分析 部分积累制与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兼容度较高。 部分积累制有助于解决社会保险覆盖面过窄的问题。 部分积累制的设计特征方面使之可以采取 “ 新人新制度 、 老人老制度 ” 的方式 , 解决新老制度转轨时期间对历史遗留问题。 五、不同社会保障基金财务机制中的代际赡养关系 社会保障分配包括基金积累或基金来源组织和基金给付两个阶段。 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的两个阶段又是保障权责关系的体现。 资金收入或基金积累时,表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利和被保障人、企业和国家交纳资金的责任和义务,在资金支出或基金给付时,又表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和被保障人的 权利。 上述两种财务机制及其基金平衡关系在有无积累这样一种外在形式下,蕴含着不同的权责关系和代际之间收入再分配程度。  现收现付式是在政府强制下 , 根据所谓 “ 团结原则 ” 或 “ 世代合同 ”。 让目前从事工作的人为已退出劳动岗位不工作的人支付费用。 这种方式体现额社会保障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 , 简便易行 , 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但由于只以现实收支为基础 , 对被保险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 , 因此 , 但保险费用逐年增加 , 提取比例不断上升之后 , 可能出现企业 、 国家负担过重的困境。 储备积累式的基本特点是社会保障费用的世代调剂成分极小,每一代人自己为自己攒钱换取保障,因而收支稳定,权益界定清楚,代际矛盾极小,有利各层次各渠道共同参与。 这种方式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储备职能,使社会保险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保证,而且同被保险人及其所在企业从利益机制上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保障基金与储蓄  一、现收现付制度与个人储蓄  资产替代效应( assetsubstitution effect) :人们从公共养老金计划当中获取的养老保险收益会降低为退休消费而进行资产积累的动机。  退休效应( retirement effect) :现收现付条件下的资产代际转移会诱使人们提前提休,提前退休意味着以闲暇替代劳动,即工作期的缩短和退休期的延长,而较长时期的退休生涯反过来要求人们在工作期间有一个比较高的储蓄率。  现收现付制的储蓄的净效应取决于上述两种效应的对比。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会减少个人储蓄,即产生挤出效应( crowdingouteffect),反之,则会增加个人储蓄。  现收现付制度与个人储蓄关系的争论:  法定养老保险计划的资产替代效应和退休效应相互抵销,使得现收现付的融资模式对储蓄的影响变得游移不定。  法定养老保险制度条件下,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动性受到限制,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通货膨胀使得养老保险基金不断贬值,所以人们可能会像以前那样继续储蓄以备养老之用。  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约束了部分人群(如青年人和穷人)的短期行为 ,减轻了养老保险计划对储蓄的负影响。  消费行为的惯性和消费意识转换的滞后性,使得第一代养老金领取者可能不会立即动用储蓄用于即期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