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跨国经营的动机内容摘要:
章 跨国经营的动机 18 结论三 通过现状三我们看出, 地处世界各国生产相同产品或不同产品的各个 GE企业并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保持着一种经营上的往来关系。 Business School of CUFE 第二章 跨国经营的动机 19 问题一: 生产分布问题 企业为何不在一个国家生产产品而在多个国家生产产品。 Business School of CUFE 第二章 跨国经营的动机 20 问题二: 产权内部化问题 企业为什么要直接拥有并直接控制处于不同国家的生产。 Business School of CUFE 第二章 跨国经营的动机 21 问题三: 经营内部化问题 为什么隶属同一企业下的处于不同国家的各个分支机构之间有业务往来关系。 Business School of CUFE 第二章 跨国经营的动机 22 (一)生产分布问题 相对优势理论 19世纪初李嘉图,古典理论。 假设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的特定要素理论。 假设劳动可部门流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不能流动,只能用于特定生产。 赫克歇尔、俄林 ,自然秉赋理论,资源差异及其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相对优势。 生产分布是由资源的分布所决定 Business School of CUFE 第二章 跨国经营的动机 23 (一)生产分布问题 相对优势理论 可可 大米 15 10 10 15 20 5 5 Business School of CUFE 第二章 跨国经营的动机 24 (一)生产分布问题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边际收益递增或边际成本递减。 这种结果可源于两方面:一是现有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张,二是行业中厂商数目的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将规模经济区分为两种: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从内部规模经济来看,企业之所以在一国集中某一产品的生产,也是因为通过专业化会取得规模经济 从外部规模经济来看,一国之所以会集中某一产业的生产,是因为规模经济的原因 规模经济同样决定了生产的分布 Business School of CUFE 第二章 跨国经营的动机 25 (一)生产分布问题 规模经济理论 单位成本 累计产量 A C B 15 20 40 10 9 8 Business School of CUFE 第二章 跨国经营的动机 26 (二)产权内部化问题 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 海默( S . Hymer ),其博士学位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企业拥有诸如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原材料控制、销售体系、市场信誉以及管理水平等垄断优势。 这些垄断优势的存在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生 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市场寡占,在东道国跨国公司的价格 “ 串谋 ” ,以对抗东道国政府和企业 Business School of CUFE 第二章 跨国经营的动机 27 (二)产权内部化问题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 ( R . Vernon) 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重要论文:《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第二章跨国经营的动机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五章电子商务物流环境
企业自营物流 企业借助于自己开展电子商务的经验也开展物流业务,即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经营物流,简称为 自营物流。 企业往往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正在进行普及商务活动,他们可以通过建立基于 Inter的电子商务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同拥有完善流通渠道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国内从事普通销售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
第二章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步法为多步骤成本计算法。 ■ 有教材认为分批分步法是分批法与分步法结合形成的方法。 ■ 有人认为,基本方法只有简单法和分步法两种。 成 本 会 计 学 2020/11/17 24 ■ 在成本计算中采用的分类法和定额成本法不是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 而是 辅助方法。 : ■ 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方法。 品种分类法 、 分批分类法 、 分步分类法 ( 标准成本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