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内容摘要:

司西酞普兰为外消旋西酞普兰的左旋对映体,其作用机制认为是增进中枢神经系统 5羟色胺( 5HT)能的作用,抑制 5羟色胺的再摄取,被喻为“第六朵金花”。 选择性 5-羟色胺 再 吸收抑制剂 (SSRIs) eg fluoxetine, paroxetine, sertraline presynaptic 5HT neurons postsynaptic 5HT target neurons serotonin reuptake pump SSRI Increase in neurotransmission 5HT1 5HT2 5HT3  文拉法辛 :主要治疗抑郁症、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症等焦虑障碍,起效较快,通常 1~ 2周内焦虑症状有明显改善,与它药合用时相互作用少,安全性高  常用剂量 75~ 225 mg/日,早餐后顿服 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血压轻度升高、性功能障碍。 体重增加少。 抗抑郁药物治疗策略 急性期 维持期 全程治疗 巩固期 急性期抗抑郁药物的治疗  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  建议  足量  足疗程  药物治疗一般 2~ 4周开始起效,治疗的有效率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 症状改善的半减期 ” 为 10~ 20天  患者用某种药物治疗 6~ 8周无效,改用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能有效 巩固期的药物治疗  从症状完全缓解起,持续 46个月  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 维持期的药物治疗  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  建议  首次发作 : 4 6 个月  2次发作 : 35 年  2次以上的发作 : 长期治疗  维持治疗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燃的早期征象  一旦发现有复燃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治疗 三、心境稳定剂 心境稳定剂( MSs) — 定义:具有下列作用的药物  有效控制躁狂和 /或抑郁发作,但不会引起转相、变频  长期使用可有效预防躁狂和 /或抑郁的复发 — 传统的 MS: 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 候选的 MS: 拉莫三嗪 、妥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 双相障碍:是指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  双相障碍包括双相 I型(躁狂发作)、双相 II型(抑郁发作)和环性心境障碍  双相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抑郁,以前至少有 1次发作符合 I型躁狂标准 几个概念  双相抑郁(尤其是首次发作为抑郁发作的患者)极易被误诊和不恰当治疗  误诊为单相抑郁的比率高,双相抑郁与通常所指的抑郁障碍(单相抑郁、心境恶劣)必须鉴别  一些研究发现为数不少的双相抑郁(特别是双相 Ⅱ 型抑郁)最初都被诊断为单相重性抑郁 双相抑郁的识别问题 双相抑郁难以早期诊断的原因  对双相抑郁的急性和长期治疗的研究较少  CCMD3双相抑郁的诊断需要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病史,然而超过 50%的双相障碍患者以抑郁发作起病  DSMIV中对轻躁狂的诊断过于严格,需要患者满足症状标准,并持续 4天;但轻躁狂的持续时间一般为 13天  躁狂相对短暂和轻度,患者常难以回忆或不认为异常  部分医生未能及时识别患者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的区别  双相抑郁多起病年龄小、多次抑郁发作、起病较急、症状缓解较快  双相抑郁发作时情绪更不稳定、精神运动更迟滞、睡眠时间长,出现体重减轻和激越的情况更为少见  常伴情绪旺盛人格、心境障碍家族史  产后抑郁、季节性抑郁也可能是双相谱系  双相患者,抑郁发作次数更影响功能和健康  双相抑郁的误诊导致不恰当的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 因误诊为单相抑郁而单独使用抗抑郁剂  单独使用抗抑郁剂会增加患者出现躁狂和快速循环发生的风险,用药时间越长,出现快速循环的风险越高  过早、过多使用抗抑郁剂, 23%的患者成为或加重了快速循环发作 识别双相抑郁的重要性 碳 酸 锂 优势 — 对急性躁狂疗效 60~80% — 锂预防抗抑郁剂转躁效好  转躁率 10~12%,优于单用抗抽搐剂或不用 MS者 — 对双相抑郁有一定疗效,对难治抑郁有增效作用 预防双相复发,尤以 BP I 首选 — 维持治疗中锂的预防自杀  用锂时,自杀行为下降 %  停用锂,自杀危险增加 (目前仍无证据说明 Ads有可靠的预防自杀及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维持治疗期间血锂也应在 不足之处 — 起效慢, 10- 14天 — 对混合性及快速循环效果不好(分别为 35%、 25%) — 对双相抑郁急性发作效不如抗躁狂,但维 持治疗可防抑郁复发 — 过去躁狂发作 4次以上者疗效不好 — 对严重躁狂效不好 — 安全性差: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甲状腺及肾功损害 丙戊酸钠 优势 — 混合性:急性 80%,预防 80% RC : 躁狂急性 70% ,预防 80% 抑郁急性 42% ,预防 45% ( Calabrase等, 1993) — 双相躁狂: 41~71% ( Bowden等, 1994; Pope等, 1991) — 对严重躁狂疗效优于锂 — 起效较锂快, 5天后达到有效剂量 ( Bowden等, 1996) — 预防双相复发有效,与锂相似,但耐受性较好 — 有效血浓度应达到有效抗癫痫血药浓度 不足之处 — 对双相急性躁狂疗效略差于锂 — 对双相抑郁疗效微,不如锂 — 不良反应:胃肠道(轻),神经系统有思睡、手颤、共济失调、兴奋不安等,少见。 过敏、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稀见。 — 药物相互作用:与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