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长征历程,弘扬红军精神内容摘要:

《 忆秦娥 .娄山关 》 ,后在关口左侧修建 娄山关红军烈士纪念碑。 两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毛泽东手书 1935年 2月 《 忆秦娥 .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石棉安顺场 ——大渡河:“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昔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全军覆灭之地,中央红军成功实现了“强渡大渡河”,书写了长征史上的壮烈篇章。 安顺场原名紫打地,地势险要。 清代同治二年 5月,太平天国箕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 1935年 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此强渡大渡河成功,安顺场由此载人中国革命史册, 198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渡口遗址建有“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塑红军战土头像,锈刻邓小平同志题词,周围植苍松翠拍、花草。 安顺场建有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室,陈列红军用过的兵器、马灯等实物 47件、图片 80幅,还有刘伯承、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 翼王亭屹立于石棉县城北、大渡河铁索桥畔的石儿山上,为纪念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而建,亭为六角形,四方有吴王靠和坐槛,竖 《 冀王亭记 》 石碑,亭外尚有纪念翼王石刻碑文 20余通,亭下危岩悬壁,大渡河波涛汹涌,惊涛拍岸,慰为壮观。 石棉安顺场 【 大渡桥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泸定桥 )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第一座稳固的大铁索桥,而一改以往依靠笮桥、溜索与牛皮船横渡的历史。 1935年 5月 29日,长征途中的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壮丽的篇章,毛泽东同志为此而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篇。 自此泸定桥名扬手四海。 桥身共由 13根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扶手四根。 每根铁链由 862至 977节铁环相扣,均由熟铁锻造,每根铁链重 13001800km。 桥身净空 ,宽。 桥东西两端各有桥台一座,全用条石砌就,下设落井,并有生铁铸成的地龙桩与卧龙桩,用以锚固铁链。 落井之上建有桥亭,飞檐翘角、古朴大方。 西端观音阁下有康熙题写之 《 泸定桥 》 石碑,桥东有 《 御制泸定桥碑记 》。 解放后。 在桥东建有 《 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 》。 (巍峨的铁索桥 ) 夹金山即长征路上的大雪山,是长征路上重要的行程之一。 红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上面几次翻越,最后到达陕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