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专题九世界经济演变内容摘要:

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的帝国主义初级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 见 《 零距离 》 42页提示点拨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A.欧洲 /发现,美洲 /文明相遇,全球史观 /侵犯 B.欧洲 /文明相遇,美洲 /侵犯,全球史观 /发现 C.欧洲 /侵犯,美洲 /发现,全球史观 /文明相遇 D.欧洲 /发现,美洲 /侵犯,全球史观 /文明相遇 解析: 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认为他们发现了美洲;而美洲土著人则认为这是对美洲的侵犯;而全球史观则不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上,认为这是两种不同文明的交汇。 答案: D 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 …… 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 ) C [解析 ] 地理大发现后,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荷兰于 17世纪拥有海上霸权,称为海上马车夫。 【 高频考点 3 工业革命 】 高考真题示例 见 《 零距离 》 43页 (2020山东文综 )下图为 1600~ 1913年西班牙 、 荷兰 、 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 ,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从曲线看,②为英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英国是世界第三工业大国,在题目给的四个国家中居第二位。 ①为美国,因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答案: B 【 高频考点 3 工业革命 】 高考真题示例 ( 2020年海南省单科历史 13)从 19世纪 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 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 0. 9%的 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 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 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 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解析 】 C 注意关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 而 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 故选 C项。 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除。 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 B。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见 《 零距离 》 43要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异 确立了现代工厂制 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 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 以轻纺工业为主 以重化工业为主 从英国开始,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 在多个国家同时展开 (美、德是两个发源地和 “ 中心 ” ),见效快 开辟的是 “ 纺织时代 ” 和 “ 蒸汽时代 ” 迎来的是 “ 电气时代 ” 和 “ 钢铁时代 ” 科学和技术结合不紧密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同 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政治前提是 (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D [解析 ]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条件。 英国 1689年 《 权利法案 》 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其他国家直到 18世纪后期和 19世纪才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各自的确立标志分别是:美国 1787年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