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基本知识内容摘要:

均严重不足,物价持续下跌,整个宏观经济处于近年来少有的低速运行态势。  政府运用货币政策手段连续下调利率以刺激消费,运用税收优惠鼓励出口,同时,还通过发行国债,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投资,以拉动国内需求。 财政收支  因受经常性预算中支出项目的刚性约束,构成经常性预算中收入项目主体的税收和收费不可能大量地投向经济建设。  在当前,大规模地发行国债固然可能引发政府收入规模的迅速膨胀,打破财政收入结构固有的均衡,但这种积极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其经济影响却是巨大的:一是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将居民手中的部分储蓄存款吸收过来形成资本,加速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二是在微观主体投资乏力的情况下,惟有政府直接投资才可激活疲软的市场。 政府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可带动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刺激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最终拉动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三是政府投资有 “ 抛砖引玉 ”的功效,可引导企业投资的方向,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财政收支 税收 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参与调节国民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用为一个过程,它是征税与纳税活动的统一,体现特殊的分配关系。  具有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个特征  税收的作用  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监督管理、维护国家政权 财政收支 税收原则  确定税收征纳关系的准则 财政原则 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税收法制原则 财政收支 财政原则  通过税收取得的收入,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充分满足财政支出的需求。  税收收入要有弹性,通过主体税种的选择,应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能够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 公平原则  横向公平  纵向公平 效率原则  经济效率  行政效率 税收法制原则  依法征税、依法治税 财政收支 税源和课税对象 税源是税收课征源泉或税收的来源。 税源与课税对象有时相同,有时不尽一致。 税收效应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财政收支 税收负担 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而承受的经济负担。 税收超额负担 衡量指标 负担额 负担率 税收中性 财政收支 税收制度 按征税对象分类 流转税类 ,以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劳动服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 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  间接税、征收环节单一、不受成本费用变化的影响、不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比例税率、征收简便 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财政收支 所得税类 ,也称收益税类,是以纳税人的各种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直接税、量能负担原则(所得多者多征、所得少者少征、无所得者不征)、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受成本、费用、利润高低的影响较大、累进税率、稳定器的作用。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牧)业税等 财政收支 财产税类, 是以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数量或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 税收负担与财产价值、数量关系密切,体现调节财富、合理分配等原则。  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船舶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财政收支 资源税 ,是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 税负高低与资源级差收益水平关系密切,征税范围的选择比较灵活。 资源税 行为税类 ,也称特定行为税,是国家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 征税的选择性较为明显,税种较多,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 屠宰税、筵席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 财政收支 按征税管理体系分类  工商税类  关税类  农业税类 按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地方共享税 财政收支 按计税标准分类 从价税  以征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为计税依据征收,一般采用比例税率、累进税率。 从量税  以征税对象的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征收,一般采用定额税率。 复合税  对征税对象采取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征收,卷烟、白酒的消费税。 财政收支 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应当具备的必要因素和内容  征税人 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征管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 不同的税种,征税人可能不同 消费税 — 税务机关 关税 — 海关 财政收支  纳税义务人 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 征税对象 课税对象,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  税目 税法中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的具体依据,规定了征税对象的具体范围。 列举法、概括法 财政收支  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核心要素 1]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3]超额累进税率 4]超率累进税率 财政收支  计税依据 计算标准,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  1]从价计征 计税金额 =征税对象的数量计税价格 应纳税额 =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 =计税数量单位税额 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 =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 +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财政收支  纳税环节  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 纳税期限  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按期缴纳、按次缴纳  纳税地点  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具体地点  减免税  减税和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 1 法律责任 财政收支 关税法律制度 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 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  印花税法律制度  契税法律制度  房产税法律制度 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  资源税法律制度 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律制度 财政收支 国有资产 广义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即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的捐赠、凭借国家权力获取或依法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 经营性国有资产(狭义)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 财政收支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国家凭借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所获得的经营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资金占用费等收入。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增强服务功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确保主导作用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财政收支 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规范中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全过程参与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确保改革中国有资产不流失。 积极采取授权经营、重组、上市、合资合作等措施,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做好全市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确保产权登记面达到 100% 财政收支 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所辖的房屋产权一次性划转到财政投资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包括办公用房、出租或自营用房及所办经营实体等。 中心处置资产所得收益全额上缴市财政。 财政收支 政府债务 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以政府的名义向国内外或境内外承借或提保的,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  直接显性债务  由特定法律或合同确定的政府债务(国债)  或有显性债务  由某一事件触发产生,按法律或合同确定的政府债务(政府担保)  隐性债务  不是明确的法律意义上的政府债务,但一旦出现支付缺口,通常只能由政府最终承担偿债责任的债务(商业银行破产、企业债券支付缺口) 财政收支 政府债务与税收的区别  政府债务具有自愿性(强制性)  政府债务具有有偿性(无偿性)  政府债务具有灵活性(固定性) 政府债务分类 (形式)借款和债券 (主体)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 (方式)强制购债和自由购债 (期限)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 (流通)可转让债务和不可转让债务 财政收支 衡量和监控政府债务的主要指标  债务余额  债务余额 =未到期本金 +拖欠的本金、利息和滞纳金之和  负债率  负债率 =债务余额 /国内生产总值( GDP)  债务率  债务率 =债务余额 /可支配财力 财政收支  债务拖欠率  债务拖欠率 =拖欠的本金、利息和滞纳金 /应偿还本金和利息 负债率的国际警戒线为 60% 债务率的国际警戒线为 100% 财政收支 政府债务工作的主要目标  初步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 政府债务法制化管理  做好政府债务预算的试编工作  按公共财政要求,分类使用债务资金,严格界定责任主体  对政府外债项目实行封闭运行管理  完善政府债务监控体系  削减政府债务,完成政府债务考核指标  加强债务清理,加大债权清收力度  利用外债资金支持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加强对地方金融企业的财务监管 资料 辽阳市地方政府债务概况  2020年末,我市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 512855万元,为全市本年可支配财力的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202亿元的 %。 其中直接债务为 161218万元,占 %,间接债务为 8937万元,占 %;隐性债务为 342700万元,占 %。  债务率 =170155/138424=(直接、间接政府债务余额 /预算内可支配财力)  债务责任主体情况,市本级占 264540万元, %;县区 227726万元, %。 乡镇 20589万元,占 4%。 资料 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主要问题  政府债务总额居高不下,基本没有借债空间。  地方金融机构债务风险较大。  2020年末,全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13亿,不良贷款率为37%(正常监控值为 15%)  2020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率为 5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