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高考试题解题思路和命题角度的分析内容摘要: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与“ 1949年 3月”不符,故 B项错误;“偷棉花的妇女”、“ 流浪儿”反映了对下层民众的侮辱与伤害,照片中看不到战争场面,符合“没有硝烟”,故 C项正确; 反映“富裕与贫穷”反差,但不是“ 1949年 3月”才“萌生着”,故 D项错误。 18.下边是 1920~ 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 1920~ 1940 A. 1921~ 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 1930~ 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 1933~ 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 1936~ 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 考点 】 1929年至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 解析 】 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 A项错误;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 1930~ 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 B项错误; 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 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 20世纪 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 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 1936~ 1938年预算比重连 续下降”相符,故 D项正确。 24.选修 【 考点 】 明治维新 【 解析 】 ( 1)据材料一中“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得出自上而下推行, 据材料一中“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得出涉及范围广泛,据材料一中“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得出国民竞相效仿,据材料一中“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牛肉被称为文明的药剂”、“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得出学习西方表面化。 (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据材料二“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得出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据材料二“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 3)据材料二“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得出片面理解西方文明。 25【 考点 】 唐太宗 【 解析 】 ( 1)据材料中“太宗令 …… 修定法律”,并说“不可任情以轻重”、“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得出严肃法令,遵守法律,据材料“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 岂如广任贤良”得出减少独断,广任贤良,据材料“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得出兼听纳谏,激励直言,结合所学概括回答。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 《 淮南子 》 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 A. 《 淮南子 》 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 考点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 史学理论 ——史料使用 【 解析 】《 淮南子 》 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 《 淮南子 》 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 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 故 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 淮南子 》 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 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 D项错误。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 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 考点 】 古代中国的农业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水利工程) 【 解析 】 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稻”到 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 A项错误;“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但从唐有“泻泉”、北宋有“水阔”到1680年“沟洫之制,水陆失宜”表明水利出现问题,故 B项正确;“田地皆成沙土”,表明没有重视农田生态保护,故 C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 D项错误 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并结合所学知识共同解决问题。 这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对题目中的材料信息简单提炼,再与所学知识进行对应,进而做出正确答案;。课堂教学中高考试题解题思路和命题角度的分析
相关推荐
治民主与学术自由 科学中心的出现都伴随思想解放运动而产生 意大利:文艺复兴 英 国:宗教革命 法 国:启蒙运动 德 国:哲学观念的变革 美 国:思想解放 科学中心,不会出现在封建君王的文化专制时期 也没有出现在对领袖人物的个人崇拜年代 15 2. 应试体制的误导 从小要求背书一字不差,答题不离标准, 作文引经据典,说话循规蹈矩,处世四平八 稳,办事按部就班,写诗要合格律,唱戏必 遵流派
% (12/194 例 ) • 抗 —S % (9/ 194 例 ) • 抗 —Mur % (8/ 194例) • 抗 —Mia % (2/ 194 例 ) • • ③ P抗体 (抗 P1) % ( 40/1476) • • • ④ Lewis 抗体 % ( 38/ 1476例) • 抗 —Lea % ( 30/38例) • 抗 —Leb % ( 7/38例) • 抗 —Lea+b % (
. 4 bus. C. The No. 5 bus. • 听第八段对话,回答第 1 16小题。 • 15. How many rooms does the man want to book in Lantian Hotel? • A. Two. B. Three. C. Four. • 16.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rooms? • A.¥ 100.
2)具体做法: A、政府示范 B、政府扶植和保护私营企业 3)成效: 思考: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 政府扶植;军工重点;大资本家控制 三、倡导文明开化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在生活习俗方面,大力 推进西化。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文明开化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成效如何。 明治时期 ,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
谦虚、尊重和信任( HRT)的氛围, 消除官僚制度, 帮助团队达成一致。 对团队的精神战斗力和健康状况负责。 反模式 反模式 只雇佣听话的人 反模式 只雇佣听话的人的结局: 他们是很听话, 没你聪明, 没有野心, 而且你也很安全。 但是这样团队没有战斗力, 你只会因团队能力跟不上团队目标而被 累死。 反模式 无视表现不佳的人 反模式 无视表现不佳的人的反应: 大多数团队主管都会咬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