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内容摘要: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探究: 为什么 提出了民生主义。 怎么 解决这一问题。 解决了 农民的土地问题了吗。 原因: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内容: “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家给人足” 评价: 进步性: ①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土地革命纲领; ② 反映了美好的愿望。 局限性: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建立政权 补充和发展 巩固政权 前提 夺取政权 议一议: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和三民主义是怎样的关系。 三民主义的评价 进步性 性质: 局限性 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两个反映 理论旗帜 巨大的作用 评价标准: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是否代表广大 人民意愿 ,是否经实践检验并取得重大成果。 1911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的实践 1913 1922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能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史实说明吗。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