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预防内容摘要:

病病毒存在方式  主要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 血液、精液、体液、 阴道分泌物 、乳汁、伤口渗出液,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 同时也存在于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但存在的数量少,一般不足以导致艾滋病。 艾滋病传播途径 主要有三种  性接触传播  血液传播  母婴传播 性接触传播 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经性接触感染的人数将占全部感染人数的90% 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之间传播。 男性同性恋者更容易被感染。 异性恋中 妇女占其中的大多数,据泰国调查,在各自有多个性伙伴者中,男性感染率是7%~9%、女性则23%。  性接触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 患其它性传播疾病的人比没有性传播疾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 呈上升趋势,可能成为今后的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经 性接触传播 ABC  Abstinence(禁欲)  Be faithful (忠诚)  Condom (安全套) 血液传播 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使用牙刷或剃须刀 —— 会感染艾滋病。  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 母婴传播  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 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 3岁以前死亡。 艾滋病四个传播条件  艾滋病病毒 排出。  艾滋病病毒 存活。  艾滋病病毒 足量。  艾滋病病毒 进入。 什么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  男性同性恋间的行为,与男性同性恋者有异性性接触。  异性间的多性伴性行为,卖淫、嫖娼。  共用注射针具静脉吸毒。  使用他人使用过的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针具。  预防注射时共用注射器具,也属高危行为。 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消毒。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 上同一所学校不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的症状与病程  艾滋病毒( HIV)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  Ⅰ 期 急性感染期  Ⅱ 期 无症状感染期  Ⅲ 期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 Ⅳ 期 艾滋病 Ⅰ 期 急性感染期  原发 HIV感染后小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此时血液中可检出病毒和抗原。 一般症状持续 314天后自然消失。 Ⅱ 期 无症状感染期  此期可由原发 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 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测到病毒,具有传染性。 此阶段可持续 210年或更长。 Ⅲ 期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 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其特点是淋巴结肿大直径在 1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能自由活动。 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一般持续肿大 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 1年后逐步消散,亦有再次肿大者。 Ⅳ 期 艾滋病  本期可以出现 5种表现:  1体质性疾病,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 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 曾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ARS)。  2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 3 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型虫、隐孢子虫、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 EB病毒感染等。  4因免疫缺陷而激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齐金病等。  5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 窗口期”  人体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病毒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达到一定数量时可在血液及其它体液中测出。 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体可测出这段时间称为 “ 窗口期 ”。 窗口期一般为 2周至 3个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