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茶与禅内容摘要:
都要有一定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又是创造不朽艺术的一种精神源泉。 日本茶人忠实地遵守着一期一会的信念,十分珍惜每一次茶事。 从每一次紧张的茶事中获得生命的“充实感”。 一般的茶会都留有茶会记。 二、茶道的思想 (三)独坐观念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直弼的 《 茶汤一会集 》。 原文是这样的: (茶事完毕 )主客均须怀有恋恋不舍之情,共叙离别之礼。 客人走出茶室,步入露地,轻手轻足,不得高声放谈。 静静转身,行回头礼。 主人更应谦恭,目送客人身影至无。 其后,若将中门、隔扇、窗户立即统统关上,甚为不知风推情趣。 一日之功化为乌有。 送毕客人,也绝不能急于收拾。 须静静返回茶室,独入茶席,独坐于炉前。 追想客人话语之余音,惆怅客人此时不知行至何处。 今日,一期一会完了,静思此日之事不可重演,或自点自服,这才是一会机意之功。 此时,寂寞逼人,相语者只有茶釜一只,别无他物。 诚为不自得难至其境也。 二、茶道的思想 所谓“独坐”,是指客人走后,独自坐在茶室里,“观念”是“熟思”、“静思”的意思。 面对茶釜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茶人的心里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涌起一股充实感。 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做“主体的无”。 由此可见,茶事确是一场净心清魂的佛事。 茶人也不愧为在家的僧人。 茶室可比做寺院的佛堂。 茶道真可谓是一种新型的宗教。 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 茶中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下面具体介绍一些典型的墨迹,以此探讨茶与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无、本来无一物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 “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 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 无、本来无一物 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谁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 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 无、本来无一物 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慧能了悟了”。 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 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真理。 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 “无”是茶道艺术创造的源泉。 梦 梦 “梦”是追悼茶事上常用的墨迹。 “梦”一个字集中体现了大乘佛教的人生观。 人是注定要死的。 人生是短暂的,而。第四章茶与禅
相关推荐
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 权威和公信力 的政府 南京市城管局绿化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着手委托专业的园林市政单位进行设计,完成后将对外公示征求市民意见,将尽可能使这次三号线的绿化损失降到最低,使得恢复后的景观更加优美。 政府接受监督的表现: ——“阳光工程 ” 政府 南京市长季建业 强调: “ 全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单位、广大群众,都要有爱绿、护绿、保绿的意识。
足够密度 ,及足够长的热能 约束时间 ,聚变反应就可稳定 ,持续运行 . 目前两种研究方案 : 磁约束。 惯性约束 . :利用强磁场可以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性 . : 依靠物质的惯性将等离子体约束住 ,使核心处温度 ,压力骤升 产生聚变 .在不稳定的等离子体中实现核聚变 . 氢弹也属于惯性约束聚变 .但不可控 .用原子弹所产生的高温高压 使氢弹中的聚变燃料挤压在一起 ,在飞散之前产生大量聚变 .
误。 • 除了加合物形成以外,毒物还可通过交联和断裂而使内源分子的初级结构改变。 双功能的亲电物如 2, 5己二酮、二硫化碳、丙烯醛、 4羟壬醛( 4hydroxynonedal)和氮芥烷化剂能交联细胞骨架蛋白、DNA,或使 DNA与蛋白质交联。 羟基自由基通过使上述大分子转变为活性亲电物(如蛋白。 基)或自由基也引起交联。 羟基自由基通过使上述大分子转变为活性亲电物(如蛋白。
,先取者胜 .以 A先取为例: 取数结果为: A 6,27,12,5,11=61 胜 B 16,6,9,6,2=39 上节 下节 但若选另一组数据: 16,27,7,12,9,2,11,6。 仍都用贪婪算法 , 先取者 A败。 取数结果为: A 16,7,9,11=43 B 27,12,6,2=47 胜 其实 , 若我们只能看到两边的数据 , 则此题无论先取还是后取都无必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