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主题教学关系内容摘要:

习的阶段。 第五阶段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 17 四、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 18 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 自由与平等 理解与倾听 信任与尊重 开放与分享 19 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20 对话的认识意义 促使知识增值:  “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21 活跃师生思维 :  有些观点是想出来的,有些观点则是“讲出来”的。  对话教学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案例:“项链” 22 对话的类型 : 人与文本对话 人与人对话 人与自我对话 23 对话的实践误区:对话与问答 案例:有形无实的对话 24 谢谢大家 25 有形无实的对话 一提到师生对话,也许我们中的许多人就自然而然联想到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以为那就是师生对话。 但作为语文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文课堂上的师生问答。 发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语文教学对话。 26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语文教师在教 《 刘胡兰 》 一文时,在与学生进行的这么一段问答。 师问:这篇文章是写谁的 ?生答:是写刘胡兰的。 师问:你怎么知道 ?生答:题目就是刘胡兰。 师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答: 1947年1月 4日。 师问:你怎么知道。 生答:课文第一句就是这么写的。 27 师问:这个云周西村在什么地方 ?有学生答是在陕北,有学生答是在延安。 师说:云周西村在革命根据地。 课文中有敌人对刘胡兰说的这么一句话: “ 你说出一个共产党员给你一百元钱。 ” 师问:谁知道那时发什么钱 ?有学生答是发银圆,有学生答是发铜板,而另有一位学生则说,那时候的钱中间是有窟窿的。 教师最后作总结说:反正那时候的钱比现在的钱值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