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容摘要:
之分。 第二节 法治与党的领导 三、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异同 (一)党的政策与法律的一致性 (二)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区别 两者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 两者实施方式不同。 两者调整范围不同。 两者确定性程度不通。 第二节 法治与党的领导 四、法治与党的政策 (一)党的政策对法治的指导作用 (二)法治对党的政策的制约作用 (三)法律与党的政策关系的演变 第三节 法治与国家 一、国家的概念 (一)国家的两种含义 地理上的含义 政治上的含义 (二)国家的构成要素 25 第三节 法治与国家 二、国体与政体 (一)国家的本质 —— 国体 (二)国家的管理形式 —— 政体 (三)国家结构形式 三、法治与国家的关系 (一)法治与国家的共同性 (二)法治与国家的地位 26 第三节 法治与国家 四、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 (一)人民民主专政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其他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体,即国家的管理形式,它也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 27 第四节 法治与民主 一、民主的概念 民主的概念: 1. 国家的组织形式、国家的本质 2. 形式上的公民平等 民主的分法: 1.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2. 不同社会领域的民主 3. 不同社会形态的民主 28 第四节 法治与民主 二、民主的历史发展 (一)民主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二)民主在西方的历史发展 三、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加以阐明 “ 文革 ” 十年动乱的教训 改革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第四节 法治与民主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首先,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其次,民主与集中的结合。 再次,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最后,逐步完善的民主。 五、民主和法治的紧密结合 第五节 法治与人权 一、人权的概念 (一)人权是什么意义上的权利 (二)人权的结构 二、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当代世界的不同人权理论 (二)人权理论的萌芽 31 第五节 法治与人权 三、西方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不同发展阶段的概况 (二)二战后重大发展的原因 32 第五节 法治与人权 四、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第二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关推荐
参考文献; ●了解某学科水平动态。 ( 3)会议文献 学位论文大多质量较高,有新的信息, 是一种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下列情况会用到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开题前的文献调研; ●博硕士研究生撰写开题报告时 ( 4)学位论文 全世界发明创造成果约 90%- 95%首先出现在专利文献中,而且一般 80%以上的专利文献不会再以其它形式(论文、会议等)发表,专利文献对于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技术水平非常有价值。
3题。 (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2. 官僚资本的根本特征是( ) A 凭借国家权利实行强制掠夺 B 通过币制改革控制金融 C 在工业领域实行垄断 D 推行商业专卖政策以获取巨额利润 3.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将他们转变为( ) A 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 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C 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价值”这一问题,他区分了各项知识的相对价值或绝对价值,并确定了一个衡量知识价值的尺度,这就是 是否有利于完美的生活。 他依照价值大小确定了五类人类活动,并相应地设置五类课程。 一是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 —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 二是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 —伦理学、算术、几何 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 社会学、外语; 三是准备当父母的教育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开放 1840- 1949 主动封闭 1840年前 “ 天朝 物产丰 盈,无 所不 有,原不藉外夷 货物 以通有无 ” 列强霸占中国 “ 七子 ” :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当时爱国人士的诗: 毛泽东时期就提出了对外开放思想,并进行了初步实践 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 “ 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 ,
A B C D E O M N 收入/总收入 人数 /总人数 数值在 0~ 1 之间 吉尼系数越小越公平。 国际规定的安全警戒线为 (本例吉尼系数 =) 22 若: 总收入: 100; 总人数: 4 甲 5, 乙 15, 丙 20, 丁 60 则: A (, ) B (, ) C (, ) D (1, 1) 吉尼系数 = A B C D E O M N 收入/总收入 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