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摘要:

生境、动态 系统整体性 景观破碎度等 系统生产力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系统稳定性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 敏感目标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 因子 参数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规划体系 城市性质、规划目标、功能区划 环境 大气质量、大气功能区划、 水系、规划功能、水源、地下水 声环境功能区划、敏感目标 绿化体系 绿化指标、绿地面积、绿地结构与布局 景观体系 城市风貌、空间资源、景观敏感目标(区、段、点) 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景观敏感目标 安全体系 重要生态功能区、城市灾害、污染隔离带 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极端温度等)、湿度 区域环境 城郊生态(城乡关系)、城市环境调节带(区) 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可持续性 城市生态功能与城市生态稳定性 因子 参数 生态环境评价标准含义 • 反映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特点 • 如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 反映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状态 • 如结构: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 • 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 功能:水源涵养力、生产力 …… • 反映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 • 如区域背景、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 •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会有不同的表征方式 常用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 • 环境标准(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 规划目标与指标、功能区划 • 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 风景区 • 科学研究确定的承载力、容量、阈值 • 法规定值(资源法、环境法、环境标准) • 行业规范与产业政策 • 背景值(现状)或本底(理想状态) • 如生物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 • 特定生态问题的限值 土地沙漠化程度景观判别(标准) 形态特征 面积年增 长率( % ) 流沙面积 率( % ) 程度判别 1 、 大部分土地未见 沙地,偶见流动沙点 0 . 2 5 以下 5 以下 潜在 沙漠化土地 2 、 有片状流沙,灌丛 沙堆,有风蚀吹扬 0 . 2 6 1 . 0 6 25 正在发展中的 沙漠化土地 3 、 流沙大面积分布, 灌从堆集,吹扬强烈 1 . 1 2 . 0 2 6 50 强烈发展中的 沙漠化土地 4 、密集流沙丘占优势 2 . 1 以上 5 0 以上 严重 沙漠化土地 土地沙漠化发展的生态学特征 (标准 ) 植被盖度 (%) 农田系统能量 产投比 (%) 生物生产量 (t/hm2 a) 沙漠化程度 60 80 3 潜在 59 30 79 60 正在发展 29 10 59 30 强烈发展 9 0 29 0 0 严重 评价范围确定原则 • 必须包括所有作用因子 • (建设项目全过程、全部活动空间) • 必须包括全部受影响受体 • (受影响生态系统,可以阐明类型、组成、结构、过程、特点) • 必须包括所有影响 • (直接的、间接的、显在的、潜在的) 评价范围确定考虑因素 • 建设项目:时空分布 • 生态系统:整体性要求、相关关系 • 敏感目标:保护范围与目标物要求 • 地理或水文等环境界域 • 技术可达性 • 行政管辖界域 • 工作需求:调查范围由大到小 影响距离由近及远(含所有影响可及范围) 评价等级 • 含义:对评价工作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 等级:根据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大小分为三级 • 一级:全面深入评价 • 有很重要环境影响或敏感环境问题 • 二级:有重点问题评价(或专题) • 三级:一般问题,可分析确定 • 注意:一个项目只定一个级别有多个影响点时,按级别最高的一个定级遵循评审意见 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 50km2 20~50km2 20km2 生物群落 生物量减少 (50%) 生产量锐减 (≥ 50%) 异质性程度降低 相对同质 物种的多样性减少 (50%) 物种的多样性锐减 (≥ 50%) 珍稀濒危物种消失 2 1 2 1 2 1 1 3 2 3 2 3 2 1 / 3 / 3 / 3 1 区域环境 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 绿地减少 1/2,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极差 2 1 3 2 / 3 水和土地 荒漠化 理化性质改变 理化性质恶化 1 2 1 2 3 2 3 / 3 敏感地区 1 1 1 评价范围 • 对于 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20km,28km, 12km 评价期限 • 生物对环境污染和环境状况的变化的反应随物种和生态条件不同而异 ,有时反应迅速灵敏 ,有时反应迟钝和滞后 ,就整体而言,生态系统对环境因子的反应有滞后性,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应分为两期: 近期和远期。 • 近期 :对开发项目施工期和投产运行后的几年内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 远期 :对项目运行较长后的影响做预测和评价,对与一级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生态影响还应作事后评价,并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生物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论证。 生态环境调查内容  生态系统调查: 类型、结构、特点。 植被、群落、物种 生境条件 ( 地理 、 气候 、 土壤 )  生态功能调查: 生产力 、 主要环境服务功能  自然资源及利用:水土资源 、 动植物资源 其他资源  敏感保护目标及其保护要求 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自然灾害 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  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及动态功能变化  其他问题: 人类主要干扰及干扰方式 经济发展规划对生态资源的利用 人文景观等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要点: 分辨层次、类型 评价质量、状态、功能、重要性等 内容 评价要求 方法 区域生态 结构、状态、质量 景观生态学 稳定性、生产力 景观生态学 区域生态功能 规划、景观、 ……. 重要性问题 指标分析 系统、群落 生物多样性 样方、指数 质量:生产力 景观、传统实测 重要性:物种、生境 指标评分排序 物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