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四年学校建设、改革与发展基本思路及工作(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IENCES 40 神农尝百草 实验室 新药 投入: 5亿美金 时间:~ 10年 5000 50 5 中药 西药 体外筛选 动物试验 临床试验 筛选 发现 1 传统 “ 对症寻药 ” 的医药开发模式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1 后基因组时代 “ 对因制药 ” 30亿个 碱基 基因组 草图 精确 图谱 族群 图谱 个体基 因序列 功能基因组研究 蛋白质组研究 功能 基因 基因公司 有市场潜力 专利保护 生物技术公司 市场巨大 专利保护 大型制药公司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2 同一个基因可被多个系统利用举例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以作为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 一种理想的靶标。 此基因可以被 小分子新药开发系统 (阿斯利康公司的 ZD6474, PhaseII) 单克隆抗体新药开发系统 ( Imclone公司的 IMC1C11, PhaseI) 核酸酶新药开发系统 ( RPI公司研制的 ANGIOZYME, PhaseI ) 等多种不同的新药开发系统所利用。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3 成功要素  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切入准确  体制改革适合所、院、国情,要有创新  机制改革适合所、院、国情,要有突破  人才队伍比经费更重要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4 高技术口中长期规划战略重点报告 (摘 要)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5 一、指导思想和战略重点选择原则 总体要求 按照十六大精神的要求 , 认真贯彻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 切实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基础性 、 战略性 、 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准确把握我院中长远规划中的定位目标 定位:新时代办院方针和 “ 三个基地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6 把目标集中在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上 以 “ 产出 ” 可能产生的贡献来选择战略重点 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判断可行性 军民结合是我院发展高技术的重要战略途径 ( 1)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7 ( 2) 国防科技是推动高技术前沿发展的重要动力 , 是我院高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 3) 为国家安全做出基础性 、 战略性和前瞻性创新贡献是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的使命。 ( 4) 在高技术口规划的顶层设计思路上 , 要更加突出军民结合 、 亦军亦民 , 牵动高技术前沿和重大应用研究。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8 二、高技术口中长期规划工作的部署 局层次的总体战略和研究所发展战略研究相结合 专家的建议和管理工作者的研究相结合 安排部署全面的技术发展预测研究和重点领域方向的专题战略研究相结合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9 三、发展战略重点的思考 (一)信息与先进制造领域 ( 1)关系到信息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 技术 * ( 2) 网络内容管理技术 ( 3) 互联网应急反应系统体系和关键技术 ( 4) 量子通信技术 ( 5) 基于 MEMS的传感器网络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0 ( 6) 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 7) 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关键技术 ( 8) 高可信软件 * ( 9) 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及重要应用技术 ( 10) 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 * ( 11) 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1 (二)材料与化学化工领域 ( 12) 高技术新材料 * ( 13) 绿色化工清洁生产工艺 *( 包括天然原料的高值综合利用研究 , 实现环境保护与效益提高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 ( 14) 中药现代化 ( 15) 工业分离用材料及其规模化生产技术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2 (三)能源领域 ( 16)煤合成油 * ( 17)规模制氢技术 ( 18)燃料电池技术 * ( 19)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 ( 20)超导电力系统示范 ( 21)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利用技术 ( 22)生物质能源试验系统 ( 23)基于 OPCPA新原理的激光核聚变创新技术途径的研究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3 ( 四 ) 空间领域 我院必须充分发挥在空间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社会功能和优势 , 成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计划的主力部队和先进空间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军。 ( 24) 微小卫星技术 ( 25) 空间环境预报研究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4 ( 26) 结合国家重大航天任务 , 开展新型有效载荷研究 、 空间科学与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 ( 载人航天二期 —— 空间实验室计划 , 探月计划 , 风云气象卫星系列 ,海洋卫星系列 , 减灾卫星等 , 争取落实太阳望远镜 、 科学探测和实验卫星系列等 )。 (五)国防科技领域 (略)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5 四、领域前沿、重要方向部署 ( 1) 信息 、 先进制造与空间 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 , 先进处理器件体系结构 , 信息安全 ( 重点为新型密码算法与新型保密机制 、 安全协议与安全模型 、 系统安全理论等 ) ,算法理论 , 量子计算等新型计算途径; 半导体光电集成新方法 、 新工艺 , 新概念智能光纤 , 量子效应器件;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6 大功率 、 宽频带和新型光电探测原理 , 高分辨 、主被动 、 声 、 光 、 电等多类传感器 , 多极化 、 多种工作模式下信息的获取 、 处理与数据融合 , 太赫兹( THz) 电磁辐射基础器件如辐射源 、 探测器和应用系统研究; 微 /纳机电系统 ( MEMS/NEMS) 及其微细加工技术 、 封装技术;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7 快速精密成型 、 轻量化结构精密制造 、微小型化制造等 , 水下无人作业平台; 突破传统设计的微型化 、 智能化 、 模块化的卫星基础研究和高性能 、 高可靠 、经济可承受的先进卫星系统概念研究。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8 ( 2) 材料 、 化学化工与能源 纳米信息功能材料 , 微纳米尺度的材料 、 器件和系统技术 , 界面材料 , 电磁材料 , 极端条件下的材料 , 服役条件下特种材料表征与优化技术 , 材料设计 , 仿生 , 复合材料的理论 、 设计与低成本制造;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9 化学生物学 , 分子物性及动态化学 , 金属催化有机小分子催化和生物催化的合成方法学 , 微化工过程 , 过程工程复杂系统的多尺度模拟; 生物质能源化利用 , 生物质制氢 , 新型储能系统 , 高效微 /纳尺度热系统 , 新型能量转换材料及微能源系统。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60 五、进一步发展和部署的重点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参与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的科技网及应用研发平台 escience建设:国家基础科学数据库 、 国家超级计算网格及相关领域科研信息网格 国家音视频标准及研发平台 微系统技术研发平台 先进制造装备及系统技术研发平台 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制平台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61 量子通信试验平台 大型精密制造装备与仪器研发平台 信息 、 认知与生物科学交叉研究中心 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空间目标观测研究平台 国家遥感卫星地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