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选举制度内容摘要:

簿上的人。 选区的划分方法 小选区 多数代表制 中选区制(日本):妥协的结果 3 ~ 5 个 ( 47 个都道府县可能被分割) 大选区 (广义) 大选区制 ( 比例代表制 ) 47 个选区 单记制与连记制 ( 1)单记制: 可转让(爱尔兰) 不可转让(日本) ( 2)连记制 (过去的英国、现在的菲律宾): 限制连记制、 完全连记制 代表制与选区 多数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小选区 小选区(英美) / 大选区 完全连记(菲律宾、土耳其) 单记制 、 限制 连记制 欧洲大陆 各种选区的优点和缺陷 优点 缺陷 1 .少数派代表可以进议会 1 .同一政党复数提名  个人 本位(明星 ) 中选区 单记 2 .较多的候选人 2 .选举班子多套  选举资金短缺 1 .有利于大党:政区稳定 1 .死票多,少数派没有机会 2 .各党一人:政党本位、政策本位 2 .地方有权势者的进一步强化 小选区制 3 .资金集中,花销节省 (选举的地域基础;权势者与议员依附) 1 .多样化民意 1 .小党分裂,政局不稳定 比例代表制 2 .政策本位的选举 2 .选民-候选人关系 疏远 3. 选举投票与选票计算制度  直接选举  间接选举  美国总统:带有直接选举意义的间接选举(选民 ——选举人团 ——总统)  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层层间接选举  多数代表制 (小选区制)  比例代表制 (大选区制)  混合代表制 (德国、日本的比较 ) 计算选票的方法:理念和方法 多数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1 .民主政治即少数服从多数 1 .议会是民意的“镜像”放映 2 .议会是包括性的反映(非一一对应) 2 .强调少数派利益的表达 理念 3 .稳定的政权 1 .小选区制 方法 2 .大选区完全连记制 1 .大选区制。 政党按得票多少分配议席 采用国家 英国、美国等 德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 混合代表制(德国、日本的比较 ) ( 1) 并立制:日本 选民(2 票制)向小选区的候选人投票向比例区的政党投票个选区的第一名当选按得票比例分配议席分别计算( 2) 并用制:德国 ③②选民(2 票制 )向政党投票向小选区的候选人投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