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处置内容摘要:

芬大声说 “ 我走了 ” ,同时跳下河中。 刘见状立即跳下河施救。 王某急忙打电话给陈某,并大声呼叫救人。 陈立即返回,跳下河中施救,陈见刘体力不支,先将刘拉回岸上。 王某、刘某随即报警。 瓮安县公安局根据调查结果,认为李树芬死亡一事系自己跳河身亡,属自杀,并将调查处理意见及时告诉了死者家属。 死者家属认为有奸杀的嫌疑,要求进行 DNA鉴定。 6月 25日下午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派出法医赶到瓮安对死者进行复检,结论系溺水死亡。 死者家属当时表示认可,但不安葬死者,要求公安部门责令王某、刘某、陈某等人赔偿 50万元。 6月 26日 ,经县工作组多次做工作,死者家属答应在 6月 28日签订协议了结此事。 但 6月 28日 16时,死者亲属邀约 300余人打着横幅在瓮安县城游行。 由于当日是周六,街上人较多,部分群众尾随队伍前行。 16时 30分许 ,游行人员到县公安局办公楼前聚集。 公安民警拉起警戒线并开展劝说。 但在少数人的煽动下,一些不法分子用矿泉水瓶、泥块、砖头袭击民警,并冲破民警组成的人墙,打砸办公设备、烧毁车辆,并围攻前来处置的公安民警和消防人员。 20时许 ,不法分子对瓮安县委和县政府大楼进行打、砸、抢、烧,整个过程持续近 7小时。  “ 628”事件共造成县委大楼被烧毁,县政府办公大楼 104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局办公大楼 47间办公室、 4间门面被烧毁,刑侦大楼 14间办公室被砸坏,县公安局户政中心档案资料全部被毁等;共造成 15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大部分为轻微伤。 整个事件中,没有人员死亡。 6月 29日 19时 ,依法、克制、妥善处置了这起突发事件,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 7月 1日, 经反复向死者家属解释,其所有家属同意安葬,但要求下葬前再做一次尸体检验。 贵州省公安厅决定,由省州县公检法部门法医联合进行复检。 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在省、州、县公安、武警和地方党政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本次事件中,少数不法分子冲击党政机关,打、砸、抢、烧,已严重触犯刑法。 目前,经公安机关的初步侦查发现,直接参与打、砸、抢、烧的为首人员中,已发现多名当地恶势力团伙成员,现已抓获 50余人,案件侦破工作正在进行中。 ( 2020年 07月 02日 《 人民日报 》 ) 2020/11/17 讨论题目及要求: 一、要求  5 分钟时间阅读、分组讨论,然后每位学员自由阐述分析本案例( 2分钟)。  发言不穿靴不戴帽,别人讲过的不重复。 二、问题  你认为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 事件发生后政府及相关官员该怎么处理。  你认为瓮安县委县政府,那些环节处理得不好。 2020/11/1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 社会安全事件。 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与分级 2020/11/17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 1)分类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 4 类  自然灾害 ——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 (冰雹、沙尘暴、雪灾等 )、地震灾害、地质灾害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 事故灾难 ——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和群众性活动事故等;  公共卫生事件 ——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 社会安全事件 ——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 2)分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 4 级 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 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 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 Ⅰ 级(特别重大)、 Ⅱ 级(重大)、 Ⅲ级(较大)和 Ⅳ 级(一般)。 2020/11/17 二、突发事件的原因与特征 (一)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  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是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基础性根源。  部分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民主甚至简单粗暴是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政治因素。  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 ,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 ,法制观念淡薄 ,是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文化因素。  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 ,社会权威结构失衡 ,是目前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  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 ,是引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索。 如国企改革及城市拆迁安置补偿等引发的利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