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点亮课堂内容摘要:

共土改、国共战争胜负等) 从告别革命到安顿革命 没有完整、全面、准确地叙述历史的过程 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的限制,我们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在讲述历史的时候存在歪曲、片面、错误、隐瞒、回避、忽视等方面的问题(大禁区与小禁区) 如:爱迪生的名言: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如:断章取义地引用美国人观点:在朝鲜战争中, 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跟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方舟子认为: 历史教科书中人所熟知的张衡地动仪其实是上世纪 50年代的复原模型, 1800年前的地动仪到底是啥模样早已无据可查。 如: 所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教材认为: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如教材表述: 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如教材 :整个抗战过程,只介绍了平型关、台儿庄、百团大战三次战役。 教材没有告诉学生 , 9月 3日,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 如教材表述: 蒋介石为了欺骗人民,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而没有交代,毛是在斯大林几次电报催促下才决定去谈判的。 如教材 :三年大饥荒、文革中黑暗面的回避。 三、历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美国) 目标:培养具有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的公民。 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历史素质。 一是求实求真的态度(思维的精度)。 就是要用真实的史实说话,要有证据意识,言之有据,不发空言。 就是要求教师多用第一手的史料教学,多让学生阅读、分析第一手史料。 掌握获取料史的基本途径 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等途径,运用调查、访问等方式,从文献、音像、实物、图画、当事人的回忆等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你能从下面这张美国邮政总署 1942年 7月 7日发行的邮票中获取哪些历 史信息。 •图片(地图)中的文字、符号等 深层信息: ( 1)邮票的主题 ( 2)发行的背景与目的 ( 3)发行的作用与影响 表层信息: ( 1)人物及其政治主张 ( 2)地理版图 ( 3)国家标志  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 年 , 其意义在于表达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  美国邮政总署会发行这枚邮票 , 其直接原因是珍珠港事件 后 , 中美两国面对着共同的敌人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