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钢桥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容摘要:
征收农村宅基地,损害了农民 住房保障权。 征收农村土地,必将会损害到农民的 环境权。 一般而言,农民可以接触到更洁净的空气、更清洁的水、更充足的阳光和更美的自然风景。 (四)农民土地文化权益受损情况 由于农民对耕地和宅基地都 有着深深的依恋和归属等文化性情感 ,因此当耕地,尤其是宅基地因征收而被铲平时,其心理所受的创伤应该是相当严重的。 当农民因征收而失去了全部土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其基于土地而形成或养成的 安逸、稳定和安全等心理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和忍辱负重等性格 将受到影响。 当农村耕地或宅基地被全部征收时,对农民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其将彻底 失去在农村生活的机会、失去基于土地而养成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 (五)农民土地程序权益受损情况 【总体情况】:征地程序不是一种完全的参与型程序,而且针对征地纠纷的诉讼救济机制也不健全。 ( 1)尽管农民对征地方案不满意,却始终无力阻挡征收的进程。 ( 2)《行政复议法》第 30 条第 2 款: 农村集体或农民可以对国务院、省级政府做出的征收土地的决定提起行政复议,但行政复议决定却是最终裁决。 (五)农民土地程序权益受损情况 ( 3)《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 25 条第 3 款: 农民对农地征收补偿方案和安置有异议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协调和裁决,即使农民对协调和裁决的结果仍不满意的,也不得影响农地征收工作的正常开展。 (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 1 条第 3 款和第 24 条: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农民针对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不均所提起的诉讼,但却不受理农民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数额所提起的诉讼,即土地补偿费“分不分”和“拿多少出来分”等问题,因属于村民自治的范畴,故不属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案例之一:村委会侵害农民权益 • 【 321平度村民守征地被焚事件】 • ,山东平度市凤台街道杜家疃村农田里一处帐篷起火,致 4名守地农民 1死 3伤。 • 中纪委很快就受理此案。 案例之二:妇女土地权益受损 近 3年来, 福建省各级妇联 接到有关农村土地问题的信访 605件 (次 ),占财产权益类信访量的 %。 其中 ,反映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 妇女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难。 案例之三:农民承包经营权受损 金州区七顶山街道陆海村一农民家,大樱桃树一天内被街道和村委会强占并毁坏。 2020年 2月 25号, 大连金州区 部分农户的果园遭到街道与村委会强占。 在与村民没有签订任何补偿协议的情况下雇佣一百多名保安和五台挖掘机对果园内果树进行野蛮破坏,事后村民多次到街道和村委会讨说法他们不予理会。 2020年 3月 10日施工方再次对其进行强行挖掘取土。 农民维权的时候再次遭到威胁,并有肢体冲突。 案例之四:农地流转中的权益受损 2020年 5月 24号, 柳州市 柳北区长塘村三组村民自发组织到了柳州林业职业学院旁,此行目的是为了拿回次小组的土地 …… 2020年以来一直被长塘村委强行占用,并转让给他人经营 …… 案例之五:增减挂钩中的权益受损 某地村干部与乡镇政府强迫农民上楼。 农民普遍不愿住楼房。 但村干部对他们说,村里超过 70%村民同意,只能“少数服从多数”。 如今,部分社区的拆迁进度不到十分之一,入住楼房的只 80多户。 部分村民反映,住进楼房以后水、电、气、暖全部需要交费。 现在小区内还没有物业,搬进来半个月不到,院子里剩菜垃圾乱丢,今后请物业公司仍需要钱。 四、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路径与策略 (。杨钢桥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构建阳光课堂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 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可
馆校一体化教学模式 新概念集邮 资料意识 指提高自身的处理信息能力,包括善于发现、选择、简化和整合信息,同时,能够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综合成新思想、新观念等意识。 内涵 :史料意识与案例意识。 ( 1)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不管历史哲学、史学观念、研究方法如何更新,史料总归是史学成果必要的支撑。 如各种最新的考古发现等 ( 2)教师在备课、上课
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安人,却能颇觉安适地住在那里,因为他们的建筑有逢凶化吉的功用。 在沙漠里,印第安人的墙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它的厚度恰到好处 ——— 白天炽热的艳阳晒不透那向阳的墙壁,正将热透时,夜晚就已经降临。 于是在外面酷寒难耐的夜里,那晒热的土墙,正慢慢散发出它白天储存的热量,使室内变得温暖。 如果那墙薄一些,白天室内就会变成烤箱,夜晚也不能散发足够的热力。 如果那墙再厚一些,白天固然不至于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