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理解与实施内容摘要:

模式 . Ⅳ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两种形式 示例四 必修课按第 1至 5模块 ( 即英语 1至英语 5) 顺序开设。 选修课分两个系列 , 系列 1在必修模块 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 6个模块。 系列 2的选修课程不规定学生选修的门类和顺序。 英语课程结构图 必修顺序模块 系列 1顺序选修模块 系列 2任意选修模块 英语 6 英语 7 英语 8 英语 9 英语 11 英语 10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 欣赏类 语言应用类 英语 1 英语 2 英语 3 英语 4 英语 5 说明: 学生可以跨越式选择学习,不受模块之间的顺序影响,比如学生既可先学模块 2,再学模块 1,也可相反,先学 1,再学 2,也可同时选修模块 1和 2。 历史的选修模块就是典型的 “ 并联模式 ” (见示例二)。 一种类似于 “ 并联 ” , 没有严格的递进关系 . 示例二 历史课程结构图 选修模块 历史 1 历史2 历史3 必修模块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探索历史 的奥秘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要修得一定学分(必修、选修均可)。 八个学习领域规范着学生素养的基本范畴,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而且是每一年都要学习的 ,没有选择的余地 ,因为任何学习领域的缺失都是学生素养的结构性缺失。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基本素养的结构性缺失 ,体现基础性。 又避免学生过早偏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科目是学习领域的实体,规定着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不得缺失的,但不一定每学年都得学,例如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每年都要学习,但学生在某一学年中完全可选修这一学习领域的某一科目而不修另一科目 四 、 高中实行学分管理 学分管理 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 , 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应获得的总学分 ,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弹性教学管理。 学分管理必须以选修制为基础 , 也即要实行必修与选修制。 必修 选修 • 这里有两种意义的必修与选修。 一种是内容上的必修与选修, 即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必修内容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选修内容则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 • 一种是学分上的必修与选修, 即必修学分与选修学分。 • 必修学分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获得的学分。 但相同的必修学分,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必然相同,它分两种情况: • 第一,相同的必修学分对应相同的学习内容。 以数学为例,必修学分是 10,意味着所有学生都得从相同的内容( 5个必修模块)学习中获得这 10学分 • 第二,相同的必修学分对应不一定相同的学习内容。 这是指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内容中获得的学分,这又分两种情况, • 一如物理、化学科目,以物理为例,它的必修学分是 6,也即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从物理中获得 6学分,但物理必修模块中所有人都一样得学习的内容只占 4学分,另 2学分则可以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内容(选修模块)中获得。 选修 共同必修 必修 选修 11 选修 12 选修 21 选修 22 选修 23 选修 11 选修 32 选修 33 选修 34 选修 35 系列 1 系列 2 系列 3 物理 1 物理 2 物理课程结构图 示例五 • 二如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艺术科目,尽管所有学生都得从这些科目中获得必修学分,但这些科目是由若干选修模块或系列组成的,因此其必修学分都是学生自主地在选修模块或系列中获得,也即同样的学分从不同的内容中获得。 1) 一个学分通常相当于 18课时。 2)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 1周社会实践 , 获得 2学分;每参加不少于 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 , 获得 1学分 3) 毕业要求: 学生获得 144学分方可毕业 , 其中:  必修学分 116, 包括社区服务 2学分 , 社会实践 6学分;  选修学分不低于 28, 其中选修 Ⅱ 中至少获得 6学分;  每学年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学分管理有几点值得注意 : 形成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思路 : 结合国家要求与学校实际,一般来讲,不同的学校,课程方案可能不同,有可能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五、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 学校在形成课程方案时大致会出现 两种思路, 在这两种思路的引导下,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学校课程方案: 一是 必修模块或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自由选择。 这是一种统一学习必修课的思路,是学生只有部分选择空间的思路。 二是 除了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以外,必修课的学习时间也由学生自己灵活安排的思路。 这是一种学生自主安排所有课程(包括必修课)的思路,是让学生全面选择的思路。 但学生对必修模块的选择不是学或不学的选择,而是什么时候学,以及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的选择。 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思路留给学生的空间更大,本质上它的改革力度与价值都更大。 2 、学校课程方案形成中应遵循的基本程序 : 各学校在形成课程方案、编排课程时可以探索自己的程序,这里我们提出一般意义的课程编排程序供学校参考: ( 1) 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 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