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内容摘要:

 知识形态 :传播和探索 普遍知识 的高深学问 —— 应用知识 的高深学问 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象牙之塔 —— 服务站 —— 动力站(轴心组织)  文化功能 :独立思想和批判中心 —— 社会思想库 —— 引领社会文化  大学形态: 学者社团(僧侣式村庄) —— 城镇 — 多元巨型大学(大都市)  服务对象:精英 —— 大众 —— 普及  治理理念: 学术自治 ——相对独立与服务社会的平衡 教授治校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平衡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 大学理念的共识特征  核心价值:探索高深学问,追求真理  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传授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  知识形态: 普遍知识 和专业知识  服务形式: 间接服务 和直接服务  学术自由 (academic freedom)  学术自治 (academic autonomy)  学术中立( academic Neutrality)  公共责任 (academic accountability)  国际化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 大学理念形成的规律:  永恒性与可变性 /时代性的统一 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同类型大学,理念不同)  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与国家的社会因素有关  内在逻辑与外部环境的统一 /相对独立,服务社会  现实与理想的统一。 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 大学校长对形成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 启示: 传承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 继承传统理念,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  坚持基本理念,体现个性理念  具有国际视野,体现民族特色  坚持相对独立,又要服务社会(结合点)  对现实中的大学理念弘扬与完善  注重校长的思想与精神力量 大学校长应该是思想家、教育家。 校长有思想才有魄力,才敢于不跟风,不随大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会为学校形成坚实的理念打下基础。 国外大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 大学的分类  研究型大学的理念  内部管理制度  大学校长的作用  教师队伍管理  经费管理(收支)  国际化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 大学的分类(卡内基分类法) 2020年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别及其分布 机构类别 总数 占总数% 3942 100 博士学位授予机构 261 博土级/研究型大学 (Ex) 151 博士级/研究型大学 (In) 110 硕士级学院及大学 610 学土级学院 550 副学士级学院 1726 专业院校 767 族群学院及大学 28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 研究型大学 (research university) 理念: 传播知识、 创造知识 、服务社会;追求真理,学术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哈佛大学 :校徽上用拉丁文写着 “ VERITAS ” 的字样 ,意为 “ 真理 ”。 哈佛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 ,译为汉语的意思为 “ 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以真理为友 ”。 耶鲁大学 :校徽上书写着 “ 光明与真知 ” 几个字。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 内部管理制度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关系的四种典型模式(伯顿 克拉克)  欧洲大陆模式: 欧洲大陆国家大学学术组织的基本结构是教授与国家官僚机构相结合,学术权力主要掌握在教授手中,无论是在大学一级还是在下属学院一级行政管理都比较薄弱。  英国模式: 英国大学的学术组织模式,是把教授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教授会的权力很大,但同时董事会和某些行政管理的权力也一直存在,并且与教授会权力相互渗透、融合,教授会、董事会和行政管理人员权力按照一定的协议运作。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 美国模式: 与英国模式相似,美国也采用教授会、董事会与行政管理当局相结合的模式,但教授的控制力量比较弱,而董事会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权力比较大。 在美国模式中,学校的大政方针由董事会掌管,是最高权力机构,掌管学校的财政和选聘校长等,行政事务由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学术事务由评议会(教授会)决定;在院系基层组织,教授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 日本模式: 严格地讲,日本模式很难称得上一种独立的模式,它是一个独特的各种组织模式和各种权力类型的混合体。 这个混合体允许多样化,适应性很强,但它本身又是冲突和矛盾的结构根源。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共性:教授拥有较大的学术权利。 大学的学术权力主要集中在教授手中、教授在学校的教学和研究等学术事务中具有决定性的权力。 正如一位研究型大学的教授所言, “ 在研究型大学中,与教师有关的问题教师有很大的发言权。 聘任和晋升权利几乎完全属于教师。 ” 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利比较平衡的制度保障了教授治校这一理念,成为保证学术自由,学术繁荣的重要条件。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 校长的作用 条件: 著名学者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任务: 提出办学理念;广纳人材; 筹措办学资金  麻省理工学院( MIT, 1861年) 第九任院长 卡尔 康普顿 “ 加强理科教育 ” ; 第十任院长 詹姆斯 基利安 突破理工学院框架, 拓展人文社会学科。  伯克利加州大学( UC Berkeley, 1868年) 校长 田长霖( ChangLin Tien),工程热物理专家; 当 7年校长,筹资 9亿美元,创最高纪录。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 师资队伍管理 20世纪 40年代,毛主席在延安就讲过, “ 要办好一所学校,第一要有一个好的校长,第二要有一批好的师资,只要有这两个条件就一定能办好一所学校。 ”  聘任 “ 大师 ” 剑桥大学( 1209年)教授中现有 7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剑桥学人中诺贝尔奖金得主累计 63人。 东京大学( 1877年)高薪聘请外国大师。 全部办学经费的1/3用于聘请外国教师;月工资为校长工资的。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 人才招聘:  博士学位是敲门砖 (名牌大学 )  教师来源的广泛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